2)620.我苏的野望,是头顶星辰啊_红色玛利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学家都想名留青史,成为每一本科学书籍中的主角。

  就如同1927年,在比利时所拍下的那张合影,成为了论物理学界中的经典照片。

  再加上诺贝尔奖的巨大荣誉,更是让科学家们争先恐后地往前内卷。

  尽管赫尔曼不是物理理论学派的人,他更接近应用科学的科学家,但只要有所成就,便能名留千史。

  所以,当赫尔曼成为院长之后,他离名留千史就只差一步,那就是成绩。

  很显然,苏联当局给了他巨大的支持,无论是科学周刊的助势亦或是给予赫尔曼的资金投入,都可以给赫尔曼所研究的项目带来巨大助力。

  这可是一个国家的助力,试问一下,谁不心动,谁不向往。

  一些科学家得知此事之后,酸得不得了,他恨不得自己过去代替赫尔曼,却刻意遗忘在赫尔曼成为第二位投苏的科学家时,他们的冷眼旁观。

  赫尔曼确实是第二位投苏科学家,而第一位是特斯拉,最强的应用电气工程师。

  随着赫尔曼的成功,不少科学家都愿意加入到苏联阵营里面。

  这些科学家自然不会拥有赫尔曼这般巨大的支持与资金投入,但至少,这些科学家确实给苏联带来了巨大的帮助。

  在执行这项计划的同时,宣传部还有第二条宣传手段。

  如果说,对外召集科学家,是一条很快就能见效的计划,那么第二条宣传手段则显得隐晦许多。

  那正是媒体上的文化宣传。

  他们所要宣传的文化自然不是沙文主义色彩,以玛利亚的话来说就是‘那玩意太落后了’。

  而且这次宣传并不是为了传播意识形态,而是为了勾引起苏联内的年轻人的科学热情。

  所以,以宣传部为首,他们开始制作有关于科学的默声电影。

  而第一部电影,正是《登上月球》。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科幻电影是1902年的《月球旅行记》,所以他们所构思出来的《登上月球》并没有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太大轰动。

  然而却给苏联内部带来了巨大轰动,因为这是苏联的第一部电影,而且还是一部科幻电影。

  全国上下,不仅仅是年轻人,就连上了年纪的人民,也对这部电影充满了期待。

  为了扩大声势,玛利亚特意给这部电影写了一段话,以此来作为宣传标语。

  “人类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这句话,犹如星火一般,点燃了全国年轻人对科学的热情。

  星辰大海……

  那是多么壮观,多么宏伟,多么遥不可及的理想。

  这份理想,让人震撼,也让人心潮澎湃。

  该是这句电影宣传语过于宏远的原因,就连国外的年轻人也同样被勾勒起了对科学的热情。

  他们也开始注意到,苏联这个国家,在尊重科学上面,是专一的。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科幻那么简单,已经成为航空院

  请收藏:https://m.zhui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