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六十四章 第二次徐州会战(八)_风起192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历史上的二战之初,法国的坦克性能可比德国好多了,但使用方法却是很落后,结果被性能差的德国坦克打的溃不成军。李恪以为廖耀湘在法国留学,会受到法国人的影响,没想到对方并没有被毒害。

  “长官,法国人对于坦克的的确有些死板。他们认为坦克是用来给步兵以及骑兵充当支援,就跟日军一样,喜欢分散使用。而我看来,以我们国家的情况,大规模集群使用比较好。”

  廖耀湘之所以没被法国人影响的原因其实就是中国的情况不允许,本来坦克就少,再分散,还要他这个师长干什么,直接把新编22师改编成步兵师算了。李恪都没想到,廖耀湘认为坦克应该独立、大规模使用是因为这个原因。

  “说的不错。你们训练了这么久,你们觉得这苏式坦克如何?”李恪拍了拍眼前这个铁家伙,询问道。

  “速度稍稍慢于德国一号坦克,不过其45mm坦克炮却是比德国二号坦克还强。总体来说,这款坦克优于日军现役绝大部分坦克,仅仅比89式中型坦克差点,但差距并不大。

  不过这款t-26以及这些苏式坦克都有几个很大的问题,观察能力差,射击精度不行等。就像车长兼任炮手,战时根本无暇观察周围的情况,很容易遭受侧后方的活力袭击。

  而且t-26坦克没有配备无线电,联系只能靠旗语,十分不方便,也不利于指挥。”毕竟训练了这么久,对于这款坦克廖耀湘不说摸得清清楚楚,但起码主要特点还是掌握了不少,对于优缺点也都知道。

  “苏式坦克本就这样,苏联的这几款坦克优缺点很多,你们要在实战中去发现,这也好给我们以后的坦克生产提供经验,尽量避免那些问题的出现。”李恪对于苏联坦克并不陌生,大概的情况都知道。

  对于坦克,虽然李恪不赞成此时大规模生产,但是研制工作一直在进行,之前设计的装甲车已经在批量生产,不过产量不大。即便是十堰的汽车厂是中国唯一一家、也是最大一家具备自己独立生产汽车的公司,但产能被卡车、轿车、军用指挥车、偏三轮等给占据了。

  加上钢铁产量就那么多,得优先满足枪支生产,没法大规模生产装甲车辆,投产的那款装甲车也是试验性质,积累生产、研发经验的,目前仅仅装备不到300辆,主要就在第六战区。

  至于坦克,也仅仅是制造出了一辆样车,还正在不断修改,争取能达到军方的要求。军方要求很高,坦克必须是跟日军89式坦克的水平差不多,装备37mm或者45mm坦克炮,或者更大口径的坦克炮,装甲不能太薄,而且每台配备无线电通讯,方便指挥。

  有着这样的要求,坦克的设计图纸改了一次又一次。总的来说坦克设

  请收藏:https://m.zhui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