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9章 印刷术毕昇_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揣摩。”

  “他一不小心碰了师傅的胳膊,结果最后一行的一个字刻坏了,导致师傅辛辛苦苦整雕刻的整块木板也就报废了。”

  “师傅虽没有责备他,可毕昇很难过,他立志要改进雕版印刷。”

  沈括:关于毕昇研制的活字印刷术的原理,我在《梦溪笔谈》里做了记载。

  毕昇活字印刷的方法是用胶泥刻字,字的厚度跟铜钱的边缘一样。

  每个字制成一个字模,用火烧烤,让它变得坚硬。

  先设置一块铁板,上面用松脂、蜡、纸灰混在一起,做成药剂再盖上。

  想要印刷的时候,就拿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然后密密匝匝地把字模排好。

  排满一铁框,就作为一个印版,然后在火上烘烤。

  等上面的药剂开始熔化的时候,就用一块平板按压在它表面。

  于是,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一样平整了。

  印刷的时候,通常制作两块铁板。

  一块正在印刷,另一块排字模。

  这一块刚印完,另一块已经准备好了。

  两块交替使用,提升工作效率。

  每个字有好几个字模,比如之、也。

  这都是常用字,一块板里经常多次出现,一般各备有二十多个字模。

  字模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条做标签,按照韵部进行分类存放。

  生僻字随遇随刻随烤,很快就能做出来。

  他认为如果就印两三本,那还不如雕版效率高。

  但如果要印几十本,乃至成百上千本,活字印刷就比雕版印刷快捷多了。

  在发明活字印刷之前,毕昇是熟悉雕版印刷的。

  雕版都是木板刻制的,但毕昇在发明活字印刷时。

  没有选择用更简易的木活字,而是使用泥活字。

  毕昇之所以会如此,他认为是木头的纹理有疏有密,沾了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

  木活字的字模跟药剂容易粘连,一旦排在铁框里,不容易取下来。

  用泥来烧制字模,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一次排版结束后,用火烘烤,使药剂熔化。

  再用手一抹,字模就会自行脱落,不被药剂弄脏。

  “印刷术发明以前,手抄书籍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甚至发展成为抄书的产业。”

  “春秋战国时期,在诸子百家的带动下,读书写字的权利和能力从贵族阶层向士阶层乃至平民阶层延伸。”

  “士阶层为了实现理想,在游学期间就开始抄书。”

  “两汉时期,世家大族深受经学思想熏陶,书香门第形成。”

  “他们有经济实力,对读书的渴求更强烈,单靠自己抄书已经无法满足现实需要。”

  “于是便乐意出钱雇人抄书,这种私家抄书的风气越发普遍。”

  “而抄书的弊端显而易见,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容易抄错。”

  “扭转抄书风气的,是雕版印刷术的出现。”

  “雕版印刷,让书籍的复制速度大幅加快。”

  请收藏:https://m.zhui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