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70章 这是正文的尾声——未来的开始(求订阅,求月票)_活埋大清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明大公三十八年,西历1716年,春天,大明淮北省某地。

  “咣当,咣当,咣当......”

  这是外轮缘凸出的铸铁车轮在工字形的铸铁铁轨上滚动时发出的声音!

  大公天子闭着眼睛,坐在一节宽敞明亮的火车车厢内,一边养神,一边倾听着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这是工业化的婴啼,是新时代的号角,是他这一生为国为民所得到的最响亮掌声。不过这婴啼,这号角,这掌声还是有点不完美,因为缺少了机器的轰鸣。

  朱和墭现在乘坐的是一辆马拉的有轨马车,而非蒸汽机驱动的火车。谁让他前世是个“魔法师”,而不是“机关师”呢?他的“魔法”可以大幅加速大明冶金业的发展,但无法大大加速大明“机关术”的发展。

  在过去的三四十年间,朱和墭在重建大明天朝的过程中,还设法解决了炼焦、去渣、耐火材料等困扰冶铁业不知道多少年的难题,而且还在金陵大学堂、广州海珠大学堂中设立冶金和采矿专业,专门培养冶金、采矿的大匠。

  另外,他还利用在全国各地实行均田的机会,将大量的可以埋藏着铁矿、煤矿的地区划入了“官田区”,而且还在境内各个主要城市、港口、矿区之间预留出了可以修建铁路、公里的“官田区”。

  在以上这些措施的刺激下,当时间进入18世纪20年代的时候,大明的煤炭、生铁、坩埚铁(勉强可以算是钢)的产量不仅全部位列世界第一,而且年产量都已经占到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六十,妥妥的时间第一准工业国啊!

  因为生铁和坩埚钢的产量上来了,价格相对的也便宜了,所以修建“马车铁路”也就有了可行性。

  这种马车铁路首先出现在南京、广州、苏州、扬州、松江、汉口、南昌等一二城市的市区和各个矿区、港区,以及大型的工场区,都是用于短途的人货运输的。而第一条跑长途的马车铁路,则是京淮线,就是北京永定门到淮安北码头之间的铁路。之所以要修这么一条铁路,是因为大公初年修建了黄河入海人工河道后,淮河以北的漕运就中断了——因为黄河在宋金时代改道入淮,造成淮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积,河床不断提升,渐渐变成了悬河,再加上淮河的水量很大,一旦溃坝泛滥,就会对两岸地区带来巨大的灾难。所以黄淮分流入海,就成了挽救淮南、淮北的最佳选择。

  但是黄淮一旦分流,黄河中上游下来的泥沙就没办法走宽阔而且水量很大的淮河入海,只能走比较狭窄,水量也少的新河道入海。这不仅会造成新河道的河床上升速度过快,还会将大量的泥沙冲入与之交汇的运河,使得运河河道也被很快淤积起来。

  由于大明再开以后的朝廷常驻南京,北京只是一

  请收藏:https://m.zhui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