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880章 朱大魔鬼的后宫(求月票,求订阅)_活埋大清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和亲,主要还是因为新大明人口少、人均(GDP)高的国情在那儿摆着!人口少,土地资源相对就多,而且朱皇帝又成功推动了均田制改革,同时又大力发展工商业,所以人均就高了。

  现在大明乡村是人均小地主,而城市工商业又因为劳动力供应不大充足,不得不在大量使用机器以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不断提高工资——资本家们当然喜欢廉价劳动力了,不过太多太廉价的劳动力却不利于推动工业化!

  譬如历史上英国工业革命初期的纺织工业就竞争不过印度的土布......刚刚出现的纺织机器怎么比得上“人工智能的人形机器”?而且后者还非常廉价且供应充足,能够“卷”死早期的纺织机器!

  如果不是英国人殖民了印度,可以用行政命令强迫印度的棉纺织产业链转移到英国,工业革命能不能在英国搞成都不好说!

  从这个角度而言,如今大明的人口数量虽然不利于资本家们获取廉价劳动力,但是却有利于工业化。

  另外,大明现在拥有丝绸、瓷器、棉布、玻璃、茶叶、钢铁、白糖、制药这几个搁在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都能算顶天的产业链,还拥有非常丰富的资源,足够能支撑较高的工资水平和对机器设备的投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明的工业化路线并不是依靠血汗工厂的英国式路线,而是类似历史上的美国工业化路线——美国因为拥有一个天选之国,而且在19世纪还一度是世界上主要的黄金、白银产地,所以这个国家的工业化并不是“卷”出来的。而是用廉价的资源和充足的资本(黄金、白银)堆出来的!

  不过人均太高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不利于“开发西部”——大明的西部可不是美国西海岸,没有海岸,也没有加利福尼亚大金矿,而且还是黄教蒙古和天方教徒争斗的地方。那里的人战斗力都很强,远不是美国西部的那些印第安人能比的。

  这样的地方对于如今的大明汉族百姓而言,实在是没有吸引力,谁会放着东部的好日子不过去西北?如果真想要发横财,下南洋不香吗?去商方不好吗?

  而朱和墭又不能放弃辽阔的西部......前明“缩边”的教训实在太深刻了!

  今日所弃之地,将来就是敌寇进击中原的据点!

  而敌寇在消化了大明所弃之地后,将会比原来更加强大,也更加难以抵御,到时候国防的成本只会更高!

  不过朱皇帝也不能完全不计成本的去维持西北边疆......所以朱皇帝就只能自我牺牲,非常卖力的和西北还有高原的首领家族们搞和亲了!

  戊时三刻的时候,朱皇帝终于在交泰殿的正门口停下了脚踏车——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的交泰殿,差不多就在后宫建筑群的中心

  请收藏:https://m.zhui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