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4章 杂种性质 (1)_物种起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首次杂交不育性与杂种不育性的差别--不育性具有各种不同的程度,它并非普遍存在的,近亲交配对于它的影响,家养将其消除--控制杂种不育性的规律--不育性不是一种特殊的禀赋,而是伴随不受自然选择积累作用的其他差异而起的--首次杂交不育性与杂种不育性的缘由--改变了的生活条件的效果与杂交的效果之间的平行现象--二型性与三型性--变种杂交的能育性及混种后代的能育性并非普遍存在的--除了能育性之外,杂种与混种的比较--提要。

  博物学者们普遍持有一种看法,即一些物种通过相互杂交,变成了不育性的,从而阻止了它们的混杂。乍一看,这一观点好像真的很确切,因为某些物种在一起生活,倘若能够任意杂交,极少可以保持不混杂的。该问题在众多方面对我们来说都很重要,尤其是因为首次杂交时的不育性和其杂种后代的不育性,正如我将要表明的,并不能够通过各种程度不同的、持续的、有用的、不育性的保存而取得。不育性是亲种生殖系统中所存在的某些差别的偶然现象。

  在探讨这一问题时,有两类实质迥异的事实,通常却被混淆在一起;也就是物种在首次杂交时的不育性,以及由其创造出来的杂种的不育性。

  纯粹的物种自然具有非常完善的生殖器官,可是当相互进行杂交时,却只有极少的后代产生,甚至没有后代产生。另一方面,不管从动物还是植物的雄性生殖质都能够清楚地看到,杂种的生殖器官已丧失了生殖机能;尽管在显微镜下观察它们的生殖器官,看到结构仍是完善的。在上面的第一种情况中,构成胚体的雌雄性生殖质均是完善的,在第二种情况中,雌雄性生殖质要么是丝毫不发育,要么是发育得不充分。这种区别在于一定要考虑上面两种情况所共有的不育性的缘由时,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把这两种情况下的不育性都视为一种我们所不能理解的特殊禀赋,这种区别或许就得被忽视了。

  变种--就是清楚是或者相信是传自同一祖先的类型--杂交时的可育性,以及其杂种后代的可育性,和物种杂交时的不育性,对我的学说而言是一样重要的;因为这好比是一个明显而清晰的界限,将物种与变种区分开来。

  不育性的程度--首先是有关物种杂交时的不育性和其杂种后代的不育性。科尔路特和该特纳这两位严谨的、值得赞赏的观察家差不多花费了毕生时间来钻研此问题,只要是看过几篇他们两人的研究报告与著作的,定会深切感到一定程度的不育性是极其广泛的,科尔路特将此规律一般化了。他在十个例子中看到两种类型,尽管被大部分学者视为不同物种,可是在杂交

  请收藏:https://m.zhui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