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2九流_剑破诸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前些天九九重阳,京城有剑士比武,我们名教学院有弟子来参赛,我这才有机会过来看看,这些天一直忙于闲杂的事情,今天才有空拜会老兄,还望老兄不要见怪。”俩人分宾主落座,高谦之命人上茶。

  孔长孙谢了座,高谦之说:“岂敢,岂敢,谁不知道长孙贤弟是个大忙人,名教在你的周旋之下,正在如火如荼,发扬儒教的重任,就在贤弟你了。”

  因为高谦之刚刚品茶,因此茶水很快上来。孔长孙说:“不敢,不敢,如今外来的佛教实力越来越大,早晚要把我们中原儒家和道教湮灭,愚弟如何不着急呢。哦,对了,适才进来的时候,看见后院的影壁墙之下有个奴仆面壁,是怎么了?”

  高谦之笑道:“见笑见笑,他是我老奴仆的小儿子,本来我免除了他的奴役,没想到他对待父母不敬,成天游手好闲,我便惩戒于他,因不忍打罚,便让他面壁思过。”

  孔长孙说:“谦之兄真是儒家风范的楷模,连我这个孔门后代都自愧不如,适才惭愧惭愧。”

  高谦之说:“贤弟过谦,贤弟家学渊源,愚兄怎可比拟呢。贤弟今晚没事吧?”

  长孙说:“小弟今晚最大的事情就是与歉之兄畅谈一番。”

  高谦之说:“那就好,现在我的弟弟也在京,我再请郦道元、袁翻、温子升他们,咱们几个今晚开怀畅饮一番如何?可惜常景被征为行台讨伐杜洛周去了,要不然也要他来的。”

  孔长孙点头道:“如此太好了,我已经好多日子没与几位老哥哥们见面了,今天务必不醉不归。”高谦之大笑立刻差人骑快马想请。

  高谦之今年四十多岁,他请的这几个人,岁数却大小不等。其中郦道元现在是侍中御史中尉,今年已经54岁。袁翻现在是安南将军、中书令,领给事黄门侍郎,今年也已经50。常景兼给事黄门侍郎,除左将军、散骑常侍、兼尚书,授光禄大夫,今年也接近50。高谦之的幼弟高恭之熙平元(516)年被元匡选为御史,后来做萧宝夤的行台郎中,今年因病留在京城继续做御史,现在三十几岁。温子升也是御史,而且他的御史也是在熙平初年他才二十二岁就得到,当时东平王元匡广泛招览文学之士,从中择优充当御史,前来应选的有八百多人,只有温子升被选中,今年他只有31岁,与孔长孙相仿。

  孔长孙父亲孔渠的岁数与郦道元、袁翻和常景差不多,不过孔渠性格内向平稳,不好文学,因循守旧,没有个性,不好交际,因此孔长孙反倒与这些人经常交往。

  俩人正叙旧,门外有人笑道:“长孙,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俩人回头,原来是高谦之的弟弟高恭之,他素来待兄如父,今晚就是过来叙家常吃完饭来了,没想到碰到孔长孙。

  孔长孙说:“道穆,好久不见,一向可好,我来是看望老哥哥,刚才一叙旧倒把本意都给忘了,我老找老哥哥,是听说老哥哥,正着手编制修订历法,身为折服。尤其还听说正要著述编著《凉书》,特来探讨一二。”

  高恭之说:“我家兄长不但专攻经史,而且天文历法、算学图谶、道德周易,无所不好,长孙,你要和家兄探讨什么啊。”

  孔长孙说:“听说凉国盛事佛道,譬如中原,小弟以为,九流广泛包含帝王、文士、官吏、医卜、僧道、士兵、农民、工匠、商贾,僧道仅为九流之一,不知是否为对?”

  高谦之说:“贤弟之言正合我意,我也早有此想法,当今太后佞佛,朝堂虚废,百业不兴,此乃国之大不幸,贤弟高见,今日我们要好好聊一聊!”

  请收藏:https://m.zhui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