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8章 财政红线_三国:开局继承三个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多么能干。

  别的朝代不知道,孙暠是查看两汉的人事情况,确认过这个情况,才会抱怨得那么厉害。

  也是因为这样,对儒家更加不信任。

  “臣选择去海军学院!”甘宁更想去探索那所谓的印度,不过隐约察觉到,孙暠更希望自己选这个。

  转念一想,自己以后若封异姓王,总需要有人代替自己,为帝国海军服务。

  主要是想把自己的所学传授下去,想到以后帝国海军,都是自己的徒子徒孙,就挺有趣的!

  “既然如此,那么接下来这三年,卿家要多多努力了!”孙暠点头。

  华夏帝国以前,各朝对海洋都没什么欲望。

  当然如果自己没有继承记忆,知道海外还有如此广阔的天地,大概率也是没兴趣的。

  如今既然帝国海军都组建起来,那配套的东西也得陆续组建起来才行。比如说军港,比如说海军学院,比如在科学院里增添海船研究部门。

  “陛下,若还有新的想法,得稍微停一停了。”甘宁刚刚退下,税部侍郎张松出面劝谏。

  要说这位也是火箭提拔,前两年刚靠科举出仕,转眼提拔到侍郎的程度。

  无他,只因为张松有过目不忘的才能,全国赋税,财政收支,他扫一遍基本都了然于胸。

  记忆力好,而且心算能力也足够,的确管钱的人才。

  “怎么,收支不平衡了?”孙暠问道。也清楚,若非如此,张松不会出面。

  “的确是这样,继续下去开支要超过税收红线。”张松连忙回道。

  毕竟这两年开的项目挺多的,一方面洛阳还需要继续建设,一方面益州和江南要开发,各个地方都要花钱。

  也就是这两年没有动兵,军费开销并不高才能这样。

  同时若益州勘察完毕,拟定好施工的方针,到时候又是一笔天文数字,好在是可以分二十年,三十年的时间投入进去的。

  张松人丑,偏偏儒家那帮家伙,基本都是外貌协会,毕竟大部分子弟都是年轻俊美。

  也有少部分,毕竟要联姻,再加上一些变异,最后再来个水痘什么的,脸就废了。

  张松比较倒霉,就属于这少数派。

  儒家圈子融入不进去,对儒家经典也没什么好感,毕竟本来那就不实用。

  直至过来宛陵,接触到图书馆,主要是发现孙暠并不推崇儒家,才开始学习别的东西。

  这两年终于找准自己努力的方向,本来也年轻,于是进步很快。

  “有没有把人口自然增长,以及成丁的比例算进去?”孙暠想了想询问。

  “已经算进去了,另外还有两个异域王,在华夏帝国带走的青壮也算进去。”张松回道。

  也有隐晦劝谏的意思,简单来说就是两个异域王每年带走的青壮,占据人口新增长的很高。

  甚至于,只要发展得不错,可能这个比例还会提升。

  “只是你还是少算了一点!”孙暠笑道,“他们两个是在豫州和扬州声望高,于是才能拉走不少人。可愿意留下来的人更多,热血上头的那些走光,剩下他们要拉人,只会越来越难。”

  除非他们在异域取得成效,有稳定的定居点,并且开始发展起来。

  这还要派人回来宣传,忽悠,画大饼,才能把人‘骗’过去。

  如果他们连这个都不会,那么两个王国的人口总数就很有限。

  没有二三十年,人口大概不会有明显提升。

  “但开销增加是真的,另外陛下明年,不是要对扶余和高句丽用兵了吗?”张松询问。

  “子乔,有时候太聪明也不太好。”孙暠有些头痛。

  自己的确有这个想法,不过只觉得公孙瓒更想要攻打乌桓才是。

  目前还不确定,到底是明年出兵,还是后年的事情。

  没想到张松居然从蛛丝马迹,就发现了这个端倪。不过还是那句话,有时候太聪明也不好。

  “臣只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国家财政,陛下,财政是国家的,内帑才是陛下私有。内帑怎么花,那是陛下说了算,可财政收支,却关系到帝国稳定,不得不慎重。”张松一本正经的回道。

  “你啊……大概会是最克制我的臣子了。”孙暠没好气的说道。

  “臣只是尽忠职守而已。”张松肯定的回道。

  请收藏:https://m.zhui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