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六章 论佛_离魂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巫术对自然和人的解释是比较简单的,感性的。而宗教基本上都有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他又朝我笑了笑,“这些内容现在佛学院的教材上都有。”

  “那宗教究竟是什么呢?”我问。

  “宗教产生于人明确知道了死的含义。那就是人一旦进入死的状态,就会永远离开这个世界。那么,人就需要解决面对死亡来临时的方法。“我是谁”“我从那里来,到那里去”这些都是宗教需要解决的问题。”方丈回答道。

  “这些问题解决了吗?”我问。

  “解决了一部分。”他回答,“宗教其实就是宗教解决的是面对死亡来临时的方法,准确地讲,就是探索人类灵魂的哲学体系。宗教不同,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也就有所不同。”

  我不禁对他肃然起敬。“人死了以后有鬼魂吗?”我问。

  “不知道,但是我相信。”方丈回答道。“这是佛教的基础。没有鬼魂,何来生死轮回?如果没有了生死轮回,又有何人会相信我佛教?”

  “我相信,因为我看得到。”我看着方丈认真地说。

  他不相信地看着我。

  我把我的事情一一向他讲了。

  “阿弥陀佛!施主,感谢你。你的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我的向佛之心!”方丈真诚地对我说。

  “为什么在佛前许了愿要来还呢?难道佛主这么需要凡人的还愿吗?”我又问。

  “这……”方丈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作为人,难道不该去回报我佛吗?”他反问我。

  我说:“这不是一个问题,您说的是伦理的问题,是道德的问题。”

  “那你认为这是为何?”他居然反问我。

  “佛的慈悲是什么?”我不想回答他的那个问题,因为我也不知道。

  “我今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乃至权乘,诸位菩萨,惟依最上乘菩提心,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佛陀之悲乃是以众生苦为己苦之同心同感状态,故称同体大悲。又其悲心广大无尽,故称无盖大悲。大智度论卷二十九将慈、悲赅摄于四无量心中,而分别称为慈无量与悲无量。另据大智度论卷四十、北本大般涅盘经卷十五等载,慈悲有三种:(一)生缘慈悲,又作有情缘慈、众生缘慈。即观一切众生犹如赤子,而与乐拔苦,此乃凡夫之慈悲。然三乘(声闻、缘觉、菩萨)最初之慈悲亦属此种,故亦称小悲。(二)法缘慈悲,指开悟诸法乃无我之真理所起之慈悲。系无学(阿罗汉)之二乘及初地以上菩萨之慈悲,又称中悲。(三)无缘慈悲,为远离差别之见解,无分别心而起的平等绝对之慈悲,此系佛独具之大悲,非凡夫、二乘等所能

  请收藏:https://m.zhui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