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十五节长江流血(2)_我的东北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长宁乘军车去宜宾的途中,龙云峰一直凝眉抿唇、默不做声。他一面认真地观察着沿途一路的军情、民情和地形,一面则深深沉浸在对脚下这片古老土地的百般复杂的思绪中。龙云峰原本是个性格外露、喜欢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人,但自从中了夜神影冢那一枪后,他便开始渐渐变得不苟言笑,整个人沉默、矜持而傲岸。

  若要就此时全中国各方军队战斗力的强弱等级在龙云峰心里由他排个名,出自关外民风彪悍苦寒之地的东北军因拥有兵员素质和陆海空装备火力的双重巨大优势而自然当仁不让地位居第一;其次便是国民党中央军的嫡系部队了,尤其第五军、第十八军、新编74军等主力王牌,战斗力之强悍也是令人刮目相看的;再接下来就轮到“除了女人和金钱外无所畏惧”(冯玉祥语)的西北军和从万里长征加中央军反复多次的围剿绞杀中一路拼杀过来的中共红军,以及李宗仁和白崇禧二上将苦心经营的广西桂军了;而其他的各方部队在龙云峰看来都只能位列三流而已。

  但是眼前的川军,则让龙云峰十分地感慨万千和难下决断。川军的装备极差,士兵脚蹬草鞋、背着斗笠、挎着老掉牙的“汉阳造”和“老套筒”,火炮重武器、交通、通讯、补给、卫生等设施保障基本是一样没有,后勤补给就是川军士兵背着的行囊和背包;而让身为现代德式军人的龙云峰最看不惯的是川军中陋习累累、军纪败坏,很多川兵是“吊儿郎当的双枪兵(破枪加鸦片烟枪)”。当初担任国军南京卫戍司令部参谋总长时,龙云峰亲眼目睹了从四川千里迢迢增援而来的川军第22集团军上下的寒酸和窘迫,“一个连仅有士兵八九十人,武器只有一挺轻机枪和五六十支步枪。有的枪使用过久导致来复线都没有了,还有少数步枪机的枪柄用麻绳系着以防失落。

  武器之窳劣,难以想象”。在龙云峰看来,这种装备连一九二八年东北易帜前的东北旧奉军都远远比不上的川军投入和武装到牙齿的日军的厮杀战争中几乎是纯粹的送死行为。但事实却令龙云峰震惊不已,装备低劣得还不如刚刚结束长征后的中共红军的川军部队在京沪战场上面对穷凶极恶的日军居然毫无惧色,这些个头矮小解释的四川兵们在接到上峰命令后都毫不犹豫,前赴后继以血肉之躯硬扛日寇的钢铁战车;其中光是第二十六师在淞沪战场上的表现便令人啧啧称赞,在驰援“绞肉机”罗店的战斗中该师上下浴血奋战七昼夜,毙伤日军近千,全师参战前5000多人战至最后只剩不到800人;以饶国华中将为代表的川军将领们那视死如归的慨然报国精神也让龙云峰肃然起敬。

  而此时自己脚下的长

  请收藏:https://m.zhui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