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42章 朝闻道,夕死可矣_问鼎十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供着。

  孟玄喆有心力挽狂澜,却给忽悠瘸了。

  罗幼度在命各州刺史入成都的时候,先一步派出了武德司的密探去调查他们的风声。

  蛀虫他一个都不要,不管文武,该整治的通通处理。

  官声好的加以提拔,在孟蜀这种环境下,还能维护好的官声,那就是出淤泥而不染的青莲,得好好启用。

  至于蜀国庙堂上的这些大佬,罗幼度并没有追究他们以往的过错。

  除了施展雷霆手段,他也需要蜀地的安定。

  手段过激,未必就全是好事。

  尤其是庙堂上很多人都是地方世家大族,该拉拢的还是需要拉拢。

  一味地莽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孟昶或许拿他们没办法,罗幼度这里却很简单,给他们升官以作安抚。

  升京官,调离了蜀地。等回到汴京,那还不是随意拿捏?

  如果能改邪归正,受到罗虞新朝号召,罗幼度不计较他们在蜀地的过往。

  但在汴京还延续蜀地的风气,那就对不起了。

  想怎么捏就怎么捏。

  所有刺史中,罗幼度最关注的当属于文州刺史全师雄。

  此人算得上是大宋在蜀地的第一任苦主了。

  历史上宋平后蜀,王全斌治军不严,嗜杀好贪,激起蜀人兵变,降军推举原蜀将全师雄为首领。

  全师雄克彭州,杀都监李德荣,自称兴蜀大王,占领灌口、新繁、青城等地,以逸待劳,破崔彦进,斩高彦晖,再败张廷翰,打得入蜀所向无敌的宋军没有半点脾气。

  逼得王全斌不得不向中原求助。

  最后在曹彬的帮助下,全师雄败于新繁,维持了一年的蜀地动乱,终于平定。

  这也是罗幼度亲征的关键所在,安定西南,力求一个稳定的大后方。

  此番南征,全师雄一直作壁上观。

  一方面对于蜀地情况,这位蜀中为数不多的大将确实存有一定不满,一方面也是因为全旭的劝说。

  全旭早年就看不惯孟昶奢靡,投中原效命,还在中原娶了媳妇,成家立业。

  此番北路军南征,全旭早早地就前往文州劝降了。

  全师雄并没有因为自己弟弟的一两句话而投降,而是拿捏着机会。

  孟蜀无药可救,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归降中原是蜀地百姓最佳的选择,全师雄本想着在关键时候归顺,赚个投身之本。

  结果随着两路大军秋风扫落叶一般,一个多月,两路兵马直指成都。

  全师雄发现自己再不投降,蜀国都要灭了。

  尴尬的匆匆率部归顺,与弟弟一路南下,快马加鞭入成都觐见。

  沿途正好遇上了南下的高怀德部,一并抵达成都。

  “全刺史,朕盼星星,盼月亮,终于将你盼来了。”

  对于全师雄,罗幼度给予了最大的重视。

  他要重新整治蜀地气象,不可能全部都用中央的外地官员接管蜀地。

  这样会造成当地蜀人的排斥。

  古人对于地域还是很重视的。

  用一部分外人,也要用一部分本地人,才能形成一种政策制度上的平衡。

  全师雄在蜀地很有人望,很得军官的心,将会成为被提拔的本地官员的代表。

  全师雄受宠若惊,忙道:“臣未能及时归顺,望陛下赎罪。”

  罗幼度说道:“刺史心怀忠义,何罪之有。孟蜀已亡,南边诸地有观望之意。朕不愿多动刀兵,刺史可否替朕走上一探,劝他们早早来归?”

  他顿了一顿道:“朕让马帅率部应援。”

  不降就挨打,朝闻道,夕死可矣,字面意思。

  谢书友申屠信的百赏,谢谢支持!

  请收藏:https://m.zhui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