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二十八章 交州之行(三十三)_重生东汉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宋史·仪卫志》中有云:“甲骑,人铠也;具装,马铠也。”

  东汉末年的连年战争,使得中原地区政权极不稳定,门阀大族不甘寂寞,各路人马粉墨登场。若以公元184年黄巾起义为开始,以公元266年,司马昭的嫡长子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建立西晋为终点来计算,中原地区的动荡整整持续了八十二年。而若以孙吴亡于西晋的吴末帝孙皓天纪四年(280年)5月1日为终结点,那么中原板荡的时间则真的是接近百年了。

  正是这近百年的动荡不安,一点一点地榨光了中原汉人的实力,使得散乱的军阵、低迷的士气、缺乏训练的步兵很难抵挡得住北方骑马民族大队骑兵的冲锋。

  原本步兵对战骑兵,并非毫无还手之力的。因为强盛的中原王朝拥有先进的科技实力与强大的生产能力,列阵之后的中原步兵,只要不会吓得扭头就跑,草原民族的骑兵其实是并不敢贸然冲击的。因为中原有以牛角与兽筋制作而成的强力的弓箭与弩,而且弩兵三段式的射击方式使其可以保证对敌人的持续打击。若是敌方骑兵真的冲近了,还有牢固的鹿角与手持长矛的近战部队,因此强行冲击只是会撞得头破血流。

  所谓阵列不战,指的便是骑马民族骑兵在面对中原步兵方阵的时候,若是中原步兵已然列成阵势,是不能直接冲击的。

  为了达到统一天下的目标,各国之间自然需要发生军事冲突。因为蜀汉与孙吴联合的目的都是为了抗曹,所以中国的大战大多发生在蜀汉与曹魏、孙吴与曹魏的交界处之间。而蜀汉与曹魏的交接处,正好在秦岭附近,此处多山,地形极为复杂;而孙吴与曹魏的交界处,则在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广大区域,这里水网密布,适合水军作战。

  如此便不难看出来了,在三国鼎立的时期,主要的战场都不是利于骑兵作战的广袤平原,而是山地与水网纵横的南方。因此,对于曹魏来说,骑兵的作用除了维持治安,并留意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外,并不能应用在最重要的统一全国的战争中。

  然而,此时的北方少数民族力量还不太强,曹魏对其态度也极为强势。当年曹操北征乌桓,并留下了“东临碣石”的千古名篇,便证明了中原军阀对北方少数民族的威慑力。因此,为了防止北方骑马民族或者是维持地方治安,而保持强大的骑兵力量,是极不划算的。

  因为骑兵的花费极高,非但培养一个合格的骑兵需要的时间极长,让汉人养马更是一项极耗费钱粮的事情。况且当时还没有马镫,中原的骑兵极难达到放开两手,单凭着下半身的力量便可保持平衡的地步,因此中原的骑兵便只可培养成汉武帝时期拿着长槊冲锋的骑兵。

  然而,这

  请收藏:https://m.zhui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