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六十四章 金融战争_重生东汉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根,也会愈加巩固和扩大郭斌在塞外的影响力。

  而最重要的,也是这个时代大部分人都未曾意识到的,便是塞外三城发放抵用券的问题。

  这种以塞外三城规模之庞大甚至到了恐怖程度的丰富物资为依托,以郭斌利益集团的强大武力为后盾,以此时代最先进的印刷技术制成的,类似于后世纸币的价值极高的货物,在此之后愈发普及。以抵用券为结算货币的制度,使得塞外三城自上而下地对这种价值不菲的“纸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而其官方严格的登记制度,则使得山贼便是将其劫掠了去,亦无法兑换出一文钱的货物。因此,除了手中握有大量抵用券的有战功的士兵外,这种便于携带,安全性又极高的“纸币”,亦获得了中原豪商们的追捧。

  在如今的世道,中原盗贼蜂起,长距离的运输中,相对于财物本身的价值来说,其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和高额成本在交易中往往占了大头。在遍地都是山贼、土匪的中原地区,运输货物的成本既高,风险又极大,因此许多商人选择在塞外三城中获利之后,带着抵用券回到中原,在洛阳或者颍川的商会中换取相应数额的货物或五铢钱。当然,这并非完全免费的,因为路途遥远,中原与塞外的物价显然是极不相同的。

  正是这种极广泛的使用规模和极高的认同度,使得塞外三城的抵用券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成为继大汉朝廷官方所发行的五铢钱外第二种通行的货币。这种极高明且隐秘的运作手段,使得郭斌成为除了大汉天子外,可以操纵整个大汉王朝经济命脉的强大力量。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中原的商人,在中原地区花费五铢钱购买了大量的丝绸、美酒等奢侈品,然后费尽心机将其运送到塞外三城。他们会先与鲜卑人商定价格,然后将易于计算的等价货物进行交换,而将剩余的货物兑换成抵用券用以购买塞外三城中由鲜卑人运来贩卖的毛毡、牛羊、马匹等物,以补齐货物,然后将这些货物运送回中原各地贩卖。又或者于塞外三城中支付仓储、食宿、玩乐的费用。

  而草原各部,则将部中所产的毛毡、牛羊、马匹等物运到塞外三城中,依照双方谈定的价格将其卖出,然后将剩余的货物兑换为抵用券。因为塞外三城距离其部落大多不太远,故抵用券的使用反而不急在一时。他们大多会在需要的时候以抵用券购买食盐等物资,而不必一次性将其买齐运回,这样便形成了以抵用券作为货币贮藏财富的现象。塞外鲜卑人中没有通行货币的空子,便这样被塞外三城钻了。

  如此看来,双方都没有吃亏,交易也都是合理合法的。

  然而,总会有人在将手中大部分货物交换过后,手中还剩余一部分抵

  请收藏:https://m.zhui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