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五十七章 塞外之战(二十五)_重生东汉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替代性,是对于中原各大豪族与草原各部鲜卑人来说的。

  因为塞外三城是建立在长城之外的,这里游离于大汉朝廷的势力范围之外,既不受大汉朝廷所保护,又没有强大的鲜卑部落侵扰。因此,对于中原的各大商队来说,运输与交易的安全性和交易公平的重要性便愈发凸显出来,这是交易能够顺利进行的根本。而郭斌作为中原极负盛名的名士,位高权重,又与中原各大豪族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所以众人对他是能放心得下的。况且,在黄巾之乱中,郭斌率领七百部曲南征北战,立下惊世奇功的事情天下间谁人不知?若说在中原有人能于塞外三城中镇住场子,除了皇甫嵩外,怕便只有郭斌了,他可是敢带着七百人往二十万黄巾大营之中冲击的猛人啊!

  而对于鲜卑各部来说,塞外三城是建在自己地盘上的,所以安全上反不用考虑太多。况且,由于距离极近,物资的运送也极是便利,这便省却了一大笔运输费用。不过,也不是说鲜卑人便毫无顾忌,万事大吉了,他们的弱点在于“粗鄙无闻”。鲜卑人没有自己的文字,在贸易中便必须要以汉字为基础,无论是签订合同还是点验数目,都要以汉字和汉语作为通用语言,这也是混迹在塞外三城的鲜卑人大多可讲一口流利的汉语的重要原因。

  汉人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一字褒贬的精妙之处自然不是只学了一点日常用语的鲜卑人所能领会的。因此,在双方交易的过程中,或是在签订的合同之中设几个语言的漏洞,故意利用模棱两可的字眼欺瞒鲜卑人,便成了许多汉人的选择。

  由于文化的优越性,科技水平的先进性,军事实力的强大,汉朝国力的强盛,使得此时的汉朝人在面对四夷之时天生便有无比的优越感。而这时的鲜卑人,在汉人眼中都是野蛮人,俗称蛮子,算不得同类物种的,因此对他们进行欺骗和敲诈行为,并不会产生多少心理压力,更不会受到人们的指责。举个极端一点的例子,这就像是拿着香蕉逗弄宠物一般,其他人见了只会哈哈大笑,谁又会因为你逗弄了半天却一根香蕉都未曾送出,而对你大加指责呢?

  然而,正是这种情况的屡次出现,使得汉人多狡诈的印象深深地刻到了鲜卑人的骨子里,这是无数鲜卑部落在贸易中受到汉人欺瞒的血的教训。因此,他们在贸易上最大的诉求,便是交易的公平性。

  张世平与苏双,多年从事于中原与草原上的转口贸易,在鲜卑人中颇有声望,所以鲜卑人愿意相信他们。而在建立了这塞外三城后,张、苏二人凭借着多年积攒下来的人脉,使得塞外三城迅速走上正轨。此后,更是在交易的便利性和公平性上下了很多苦功夫,使得这一年来塞外

  请收藏:https://m.zhui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