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二十九章 稳定人心(五)_重生东汉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里见到从阳翟被派遣过来的部曲,其精气神虽高人一等,纪律性也是让人叹服,却总没是缺了一股杀伐之气。看得久了,却也没有什么不同寻常之处了。

  后来郭斌进城,这些曾跟随郭斌南征北战的部曲较之先前所见也不过是多了一份从容,少了一分拘谨。而直至今日,当他看到这七百原本从容淡定的部曲在接到作战任务后,一改平时的放纵和随意,一个个竟专心而专注地让人吃惊。

  当他们进场前耐心而专注地检查自己的装备时,那股子淡定和从容却又是无论如何亦装不出来的。相较于从未真正上过战场的部曲,看着他们紧张而略显笨拙的动作,两者之间的差距方真正显现出来。

  这七百部曲,人数虽少,可他们才是百战精兵啊!

  一旁酒楼上的轲比能和扶罗韩在见到这七百部曲协调一致的动作时,登时惊得站了起来。常年带兵的他们,自然晓得什么才是真正的精锐之师。所谓的精兵不是说士兵单人作战的能力有多强,而是集体协作的能力有多强。

  战场上的搏杀,除了王对王的单挑,剩下的殊不甚需要个人英雄主义,尤其是在普通士兵的拼斗中,只要不怯战,敢打敢拼的便是个好兵了。若是能与战友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配合,那就是精锐。而像如今这七百部曲一般,行动划一,令行禁止,那简直就是己方军官的宝贝,敌方将领的噩梦。

  因为无论是哪个王朝、哪个部落,都不可能在普通士兵身上花费太多的心思。

  中原有句话叫作:“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在这个时代,士兵只是作为消耗品的,这些“炮灰”的死活很少有人会太过在意的。然而,这并非意味着此时的朝廷不明白精兵的重要性。自春秋战国时起,精锐士兵的重要性和强大的破坏力便被无数的兵家大师反复提及,并作出了宝贵的实践。

  比如秦国的锐士,魏国的武卒,齐国的技击骑士,赵国的胡刀骑士,都是当时闻名天下的精锐之师,他们的作战能力无可指摘。魏武卒总共大战七十二此,其中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至于秦国锐士,其精锐程度较之魏武卒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然而,道理谁都懂,可是想要做到,却是难上加难了。原因只有两个字:“成本”。

  首先,便是遴选士兵的成本太高,只“体魄”一关便可以将绝大多数人刷下来。吴起当年训练魏武卒时,手执一支长矛、身背二十支长箭与一张铁胎硬弓、同时携带三天军食,总重约五十余斤,连续疾行一百里还能立即投入激战者,方可为武卒。司马错在选拔秦国锐士之时,则在此之外又增添了全副甲胄、一口阔身短剑、一把精铁匕首与一面牛皮盾牌,总重约在八十余斤,通过者才有进入

  请收藏:https://m.zhui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