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一十五章 制度_重生东汉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郭斌一行加快行军速度,终于在第二日太阳落山前抵达了目的地。

  塞外三城建立在幽州的代郡以北长城外,坐落在鲜卑大单于和连实际掌控区域的西南,正好处于和连与蒲头两部交界的所在。这里距离长城只有四十多里路,水草丰美,交通便利。在红红落日的映照下,一条鲜红而清冽的河流自西北方蜿蜒而来,穿过成品字形分布的三座城池,在静静地往东南方流去。

  若不是因为此处紧挨着长城,鲜卑各族不便在此定居,如此水草丰美的所在怕是早已成为各部的牧民争相占领的好地方。

  郭斌众人一边行军,一边讨论研究新的奖惩制度,终于在抵达三城之前商量出个大概。

  此次与和连所部的战斗中,所有的参战人员均可依据各自的功劳,得到一定数量的土地。不过,这些土地并不在阳翟县中,甚至不在颍川郡内,而是在塞外三城的周边。这些土地可以用来开垦耕种,也可以用来放牧牛马,悉听自决。

  在宣布了这一消息之后,郭斌的七百部曲无不欢呼沸腾,他们大多是阳翟县周边的小手工业者或是破产农民出身,哪里有过自己的土地?在这个连苟且保全性命便是莫大幸运的乱世之中,能够得到自己的土地,无论是在中原还是塞外,都是一件超乎所有人想象的大事。

  男耕女织的经济模式,使得中原地区的老百姓们对于土地有种近乎变态的依恋。而能拥有一块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无疑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这些原来生活在城市夹缝中的小手工业者和饱受压迫的失地农民们,或许他们的父辈、祖辈、甚至曾祖辈都不曾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

  他们整个家族努力奋斗了几辈子的梦想,在跟随郭斌征战一年多以后,竟然便如此“轻而易举”地实现了,他们哪里还不会尽心竭力效忠郭斌?

  当然,郭斌也自有他的算计。之所以不将奖赏的土地放在阳翟县,乃至颍川境内,不只是因为向士兵们解释的中原土地有限。颍川郡内豪族林立,人口密度在全国仅次于京师洛阳和青州的临淄,因此这里的良田的确很紧张。然而,便是如此紧张,也并不是说整个颍川郡内真的就没有土地了。

  朝廷从来不曾禁止老百姓开垦荒地,只是开垦荒地成本很高,新开垦的荒地想要变成良田,还要经过几年的“养地”,提高土地肥力。因此,开垦土地便成了一项周期性很长的投资,这种动辄几年的长线投资,毫无疑问是连温饱问题都尚未解决的普通老百姓所难以承担的。

  而将奖赏的土地放在塞外的话,士兵们便可以雇佣塞外三城中的原黄巾俘虏在此耕作。通过这种方式,郭斌既将自己与手下普通士兵的命运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又为劳动力颇有富余

  请收藏:https://m.zhui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