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 神雕还未秃_武道大诸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宋,嘉泰三年,八月

  王重阳携全真七子,将黄麟送至全真教山门。

  “此番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次,黄某在终南所获不小,多谢真人了!”

  黄麟持剑抱拳,朝王重阳行了一礼。

  “道友哪里得话,是我全真该多谢道友才是!”

  “呵呵,不说这个,听闻真人早年曾起兵抗金?”

  岔开了话题,黄麟突然问起了王重阳当年抗金之事。

  闻言,王重阳沉默良久,才叹息道:

  “当年贫道一腔热血,却累得将士死伤殆尽,当真是...唉......”

  “真人当保重身体,说不定没多久便会有见面的机会!”

  黄麟却没出言安慰,反而笑了笑,说了些奇怪的话。

  而后,便翻身上马,告辞而去。

  京西南路,襄阳府

  作为宋金交战的主战场。

  以襄阳城为中心的整个京西南路,几乎都是军管状态。

  此时的襄阳城,比黄麟在大明时看到的那座要稍小点,城墙虽有修缮保养,但仍能看到其上战火的痕迹。

  黄麟尚未入城,便被盘查细问。

  “是道人?从哪来?可有绫牒?”

  城门兵见他单人匹马,还手持长剑,知道是江湖人物,语气倒也不算凶恶。

  “全真,玄元子。”

  黄麟从怀中掏出一叠绫布。

  所谓绫牒,也就是度牒,只不过度牒多用纸,而绫牒是织物所造,大宋官方用来防人伪造度牒的一种手段而已。

  而黄麟手中的绫牒,是他让王重阳特意准备的,作为北方最大的道门教派,手中有一定数量的空白绫牒并不稀奇。

  自隋唐起,朝廷便对道教的录籍制度管理的颇为严格。

  道士可不是想当就当的,得经过考试才行。

  而到了本朝,更是有试道童,得念《道德》等经,四十纸才算合格。

  所以,在宋朝,没点文化水平,连道士都当不成,僧人也一样!

  他这绫牒,虽说是出自全真,但也算是为黄麟解决了道家身份的事。

  而那城门令盯着黄麟的骏马馋了好久,犹豫再三之后,最终还是挥手放行了。

  黄麟也没多事,接过城门令递回的“绫牒”,便牵马进了襄阳城。

  “头,这么骏的马,难见啊!”

  “算了,这人一看就是高来高去的江湖中人,咱别多事!”

  “嘁,他还敢反了不成?”

  “别给老子惹事!人家杀了你,大不了往北边一窜,朝廷通缉了又如何?!滚滚滚,去仔细盘查。”

  听闻身后传来的对话,黄麟没在意,而是想到了其他。

  宋人缺马他知道,但没想到竟缺成这样。

  襄阳城城坚墙高,虽是边城,但其中百姓挺多,也有不少江湖中人。

  “这位爷,打尖还是住店?”

  黄麟抬头望了望,不出意料,果然是悦来客栈!

  这是他一路走来,最好的客栈了,便没再挑。

  “给某安排个独门小院,上桌酒菜。将它

  请收藏:https://m.zhui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