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七十三章 黄云满天血满城(上)_倾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子和老人・・・・・・这已经是我们现在所有的军队了。”

  作为忽必烈生前重用的臣子,又是一个汉人,这些天刘秉忠顶着多大的压力恐怕谁都难以理解和领会。这位被称为忽必烈时代“耶律楚材”的名士,不只是要面对忽必烈死后八剌军队即将到来的压迫,还有他本人身份带来的尴尬。

  毕竟归根结底刘秉忠是一个汉人,当初有忽必烈在,而且执行汉化政策以收拢北地汉民之心的情况下,刘秉忠的存在合情合理,但是现在忽必烈已经死了,而且是死在汉人的手中,所以对于刘秉忠,蒙古朝野颇有议论和怀疑,虽然刘秉忠有如史天泽,对于蒙古的贡献和忠诚毋庸置疑,但是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现在蒙古已经走到穷途末路,当然很难相信一个外族人。

  更何况就算是对于蒙古忠诚的史天泽,在幽燕之战中也是和伯颜一起投降了。虽然忽必烈亲自下令不必追究,但是毕竟在蒙古人看来史天泽和伯颜两个就算不是罪人,也算不得什么好汉。而连带着对于刘秉忠,自然也有很多质疑的人,毕竟谁都不敢确定刘秉忠到了关键时候,会不会有如史天泽那样举手投降。

  史天泽投降,蒙古忽必烈部丢掉的是幽燕,但是一旦刘秉忠投降,丢掉的可就是和林城,忽必烈部的最后脊梁也就算是被彻底打断了。

  不过刘秉忠对此不置一词,并且用他的实际行动为保卫和林做准备。相比于那些在草原上长大的蒙古将领,他在城池布防上颇有心得,恐怕这也是为什么蒙古人现在还不得不用他的原因。

  当然先帝忽必烈的信任、大国师八思巴和中书左丞相安童的全力支持以及大乱在即不应轻易罢免朝中重臣的原则等等,终于还是让刘秉忠此时此刻有资格以蒙古太保、领中书省、光禄大夫的身份站在这和林的城墙上。

  和刘秉忠一起走上城墙的正是中书左丞相安童,这位蒙古赫赫有名的年少天才脸色也是和刘秉忠一般无二的凝重,伸手撑着城垛,他的目光在城下的营寨上扫来扫去:“刘相公,你说这八剌现在还是一点儿踪影都没有,到底是打的什么算盘?既然知道我们兵力不多,若是这样按兵不动拖延下去,难道他就不怕事情有变么?”

  刘秉忠叹了一口气,整个蒙古高层死的死、被俘的被俘,现在能够站出来支撑这一片支离破碎天空的,竟然只剩下他们寥寥数人。除了他刘秉忠本来就是一介书生,不过是年轻的时候在战火中多有闯荡方才有所经验之外,其余的大臣也都是愣头青。

  总掌政务的中书左丞相安童年少成名,但是毕竟有些青涩,有的时候天才的脑袋是战胜不了丰富经验的,而现在安童最缺少的就是经验。按照忽必烈的设想,由中书左

  请收藏:https://m.zhui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