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4.一七四、战起_所有人都在攻略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原产不可同日而语。

  包括各种农具农书,这些都是无法避免被学走的,有了这些,它国也会迅速发展起来,虽说枪炮还未传出去,但未来一旦开战,总会传播开来,除非憋着永远不使用。

  若大魏沉溺眼前的盛世,等有朝一日它国发展起来,恐怕又要重蹈另一世界的覆辙。

  所以长远来看,是必须要朝外开疆拓土的。

  也正好趁着这个时候,给文官们他重武的信号,帮刘愿将新学扶持起来,趁着儒家还未扭曲到皇后世界明清时期的模样将其遏住,扭回正道。

  扼杀当然不可能,先不说不可能完全扼杀,元清帝也不会真的将儒学扼杀。

  朋党并非儒家独有,只要有人有利益,便自然而然会形成团体,没了儒学朋党,依旧会有新学朋党,除非人人都识字明理,在教育完全普及之前,他不希望看到一家独大,当一家独大时便会不思进取滋生骄纵,甚至扭曲了原本的学说,儒家就是最好的例子。

  若树立起对手来,即分化了势力,也将矛盾转移。

  而且儒家虽腐朽僵化,但就帮助大一统这点,他就不可能完全将其舍弃。

  学说不可当政,万不可将学说凌驾于政治之上,更不能被一种学说垄断。

  所以元清帝想要的是儒学和新学并立,至少目前是。

  至于日后是否会融合重塑,暂且不论。

  而这样抑文扶武会不会造成武官势大,这点不用担心,先不说如今军权主要捏在肃王手中,元清帝当初早就参考现代军制对大魏军队做了军改,从班、排、连、营、团到师,详细划分,编制明确。

  原本的监军改为监管委员,简称监委,也是现代所说的政委,随连配备,与将士一同在军中,专司军队日常,与将领共同管理军队,人事变迁,战功确认等必须得两方一同审核才算。

  最重要,监委如今有一项重要任务——教导将士们读书识字,以及一些能够传播的技能,以便将士退伍后能够快速找到谋生之路,如今哪怕是种田,也是需要通过农报悉心学习的。

  当然,现下各个行业新兴,正是需要青壮的时候,这些退伍士兵一退伍便有空缺填补,直接由朝廷统一按照在军中的表现做安排,丝毫不用担心无事可做,这样做只是为了早早形成规矩,方便将来职位饱和后这些将士有路可走,再者也是做给百姓看,让他们看到当兵的种种福利,无后顾之忧。

  还有一点,识字明理的将士退伍后也能更好的完成安排的职位,不管是继续为官做巡警交警还是去四通物流等,都比大字不识的好。

  军队每年都会有士兵退伍,班、排定期重新编排,又有监委与将士同领,大大减少了将领对军队的控制权。

  再者,所有军队按照一二三四数字来命名,也避免了那些杨家军赵家军

  请收藏:https://m.zhui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