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 奋斗,我们每一代都是认真的_奶爸戏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话一帮大大小小的领导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这出话剧对剧本改动很大,原本的结局还是比较欢乐的。

  不管怎么说,要完全按照历史演你让段大人怎么看?

  还能怎么看,他当时已经在要塞了。

  他要敢扔下工作跑回去,老头儿真会打死他。

  演出一结束,段大人转身就走。

  兔崽子,你哪怕演一下老头儿问一下老子在要塞忙不忙也好啊。

  国话一帮人汗都下来了。

  段大人不满意这可咋办?

  不过没人埋怨惹事精,改动的地方都是所有人一致通过的。

  皇帝起身,往舞台上走去,方先生叹了口气跟了上去。

  那小子就是欠削,大家都以为他至少会含蓄一点。

  你看看他演的啥,老将到死不卸甲,这是嘲讽谁呢?你这是在明确表示忍耐的太过头了啊。

  皇帝没理睬惹事精,先跟几个联合主演握手,表态:“演的好,既符合实际,又有艺术感,再接再厉。”

  几个联合主演稍稍放下心。

  皇帝对惹事精怒目而视:“稍微忍耐一下怎么了?”

  关荫哼哼两声表示:“憋得慌。”

  “你这人就是欠打。”皇帝没再理睬。

  这下国话的人放心了。

  皇帝没收拾那小子就证明剧本没问题。

  那舞台表现方式行吗?

  “很好,完全展示出段帅一辈子波澜壮阔,五次力挽狂澜,三次救传统救新的崭新的帝国的历程,就这么演。”方先生点评。

  五次力挽狂澜一点儿也没对老头儿的功绩进行夸张。

  鏖战江淮,力阻刘跑跑,把战争拖到对皇室有利的时间,挽救了大明的法统,这是第一次力挽狂澜。

  当时皇室能派出去的大将只有段兆芳一个,要不是老老段当机立断连崇祯朝从草原找回来的传国玉玺都被当时的禁卫军统领带着跑到南边去了。

  而后鏖战帝都,打破小鬼子全面占领渤海湾的美梦,要不是老老段站在城头率军鏖战,大明法统还真被小鬼子掐断了。

  第三次鏖战是在齐鲁大地,大将军飞驰入帝都,统帅皇室的武装力量,又从西边赶过来整整两个整编甲种师,保卫了帝都的安全,迫使小鬼子放弃攻破国都的计划,然后分兵两部分,一部分由大将军统帅坚守帝都,同时向北边向西边进军,另一部分由段兆芳统帅,南下直逼淮河流域,在齐鲁和从青港登6的小鬼子鏖战三月,打破小鬼子从南边进攻帝都的计划,不得不调遣半岛的部队西进,减轻渤海湾苦苦坚持的皇家海军的压力,解放了海军的战斗力,在北方形成局域对等乃至占优的海军对抗局面。

  这是有效遏制战争局面崩溃的一场战争,为此段兆芳还获得了正在太行山视察的承宗皇帝的特别褒奖,也是从这一场战争开始,段兆芳拥有帅旗。

  齐鲁之战过后,八帅率领两个整编甲种师入齐

  请收藏:https://m.zhui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