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三章 审正南的想法_大汉昭烈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勋、司隶校尉和各州刺史。

  孝廉则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之人,也就是品德优异,天下各郡都有固定名额,每年按照规定人数举荐,然后送至朝廷,说起来要比茂才低一个档次。

  再结合童谣中的歌词来看,所谓能力优秀的人才没有学问所谓道德高尚之人不孝顺父母所谓清白寒门子弟肮脏如泥所谓上等门第的良将胆小如鸡。

  这种考核松弛,察举不实,高门大户相互勾结、互相吹捧的做官途径,与卖官鬻爵,吏治的政治环境互为因果,不断地形成恶性循环,然后反过头来,更加凶残地兼并、盘剥,使普通百姓深受其害,不得不揭竿而起,起义的浪潮接连不断。

  审配出身于魏郡大族,见惯了世家豪强在这种分赃式的做官途径上勾心斗角或是相互串通,甚至连他自己,也是这种不正当行为的受益者。

  但他就是不服气:明明我是有真本事的,跟那些依靠家世才能做官的蠢材完全不一样,但在察举制下,又只能与蠢材为伍,一起踏足官场,忍受无端而来的耻笑明明我是有真

  本事的,却又必须按部就班熬资历,看着那些真正的高门大户子弟盘踞在朝廷中枢,尔虞我诈尸位素餐,把天下弄得一团糟。

  这一切太不公平,必须改变。

  这也就是他与刘备一见如故、一拍即合,宁愿放弃家族花费了几代人的努力,才在魏郡建立起的基业,毅然决然地跑到渤海,期间甚至被刺客ns,险些死在沟渠之间也不曾有半点退缩的原因。

  “所以你大力资助贫寒学子和普通人家的孩童,就是为了广结善缘,让家族长盛不衰?”刘备笑着问道,不打算继续纠结察举制的问题。

  在他看来,审配是既得利益者的一员,所作所为虽然有进步的一面,但更多还是因为打不破门第的天花板,这才跟着自己掀桌子,希望重铸秩序。

  世家豪强都是分等级的,虽然在现在这个年代,他们还没有完全把持天下,不能像后来的九品中正制一样,按照家庭出身决定一个人所处的高度,但门第的隐形天花板已经初露雏形,笼罩在每个人的头顶了。

  比如说,汝南袁氏的子弟就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他们这一代的成员想做官就做官,想收名望就收名望,袁绍“隐居”在洛阳,大肆结交豪杰,给党锢之祸中的党人提供庇护伞,如此嚣张的行径,也只不过是招来了大宦官赵忠的几句间接斥责,之后依旧我行我素。

  一手策划了诸多变故,把朝廷弄成一团乱麻,把自己家族的骨干全部坑死之后,袁绍还能召集起诸侯,自己当上盟主,他的兄弟袁术更是觊觎皇位,企图改朝换代,这难道是他们真有本事?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们拥有这一切,只不过是由于出身于汝南袁氏,是袁逢的儿子,仅此而已。

  反观审配,他的家族在魏郡都不能做到鹤立鸡群,审配年轻时搭上了时任繁阳县令的大儒陈球那条线,成为陈球的下属,但没过几年陈球就被宦官给拍死了,审家一番苦心经营也化为了泡影,直到韩馥入主冀州,审配才能再次被启用。

  这种不上不下的阶层地位,决定了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下,审配就算跟对了明主,也最多是个两千石的郡守,很难再升上去了,他为了搏一把,就必须跟随刘备,砸烂旧秩序。

  或者说,把头顶上那些碍事的家伙搬开,也是可以接受的。

  作为后世穿越过来的人,刘备很了解所谓的历史局限性,他也不在意身边的人究竟心里打什么算盘,只要能提供助力,他就来者不拒。

  双十一,关电脑,拔线,保钱包

  请收藏:https://m.zhui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