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九章 别有所图_大汉昭烈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令人喘不过气,最后的结局可想而知。

  “奢侈和享乐,对于一切国家、一切组织来说,都是最可怕的毒药。”刘备说道:“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让毒药在胡人那里生根、蔓延,并且帮助他们铲除阻碍这种风气的人。”

  “若是这股风气传播到我们自己身上呢?”卢植忽然出声问道。

  “骄奢淫逸的风气自古就有,不是谁想遏制就能遏制住的,适当奢侈反而是好事。幽州人若是花自己的钱,花再多我也不管,若是胆敢觊觎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谁伸手,我就剁谁的手。”刘备冷笑起来。

  送走几名年轻的师弟之后,刘备与卢植简雍二人来到书房,开始认真讨论起今后的战略规划。

  “大汉有数千万人口,绝大多数都生活在长江以北,对御寒衣物需求很大,所以羊毛纺织将会是长久稳定的好产业,需要重视起来。我认为辽西辽东,乃至于原高句丽、扶余地区,都可以用来展畜牧业。”刘备伸出手指,在渤海以东、大兴安岭以南的广大区域画了一个圈。

  卢植微微颔,表示赞同,“向苦寒之地扩张土地,缓解内地人口压力,羊肉可以食用,羊毛织物可以御寒,一举两得,甚好。”

  “燕山两麓地域广阔,水草肥美,辽东地广人稀,山林茂密,若是充分利用,前景应该比胡人那里要好得多。”简雍也赞同这个提议。

  “我们要适当扶持百姓,给他们提供充足的粮食工具,帮他们改良绵羊品种,并帮助他们修建羊圈、仓库来度过寒冬,只要这些都做到位,肯定比胡人那边强。”刘备笑着说道。

  “弄了半天,玄德你还是为了让辽东百姓有事做啊。”简雍也笑了。

  近两年来,随着水利设施的完善,农业工具的改进,种植技术的提升,以辽东为,幽州各地的农业生产效率都提升了一个台阶,也遇到了一个瓶颈——相对于农田,人太多了。

  而且,幽州又没有太多的产业来为这些劳动力提供工作岗位。

  生产资料不足、生产资料分配不均,是华夏自古以来的两大难题,困扰了这个古老民族两千余年时间。

  虽说刘备在幽州重新分配了土地——这个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极大地缓解了困难,但飞展的技术,充足的蓄力支持下,急剧提升的劳动效率又将这个过程大大提前了。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个“困扰”只是人多田少,而不是人多粮少的危机,可以说是幸福的烦恼。

  为了解决问题,张同走访了整个幽州,提出两个解决方案:一是进一步精耕细作,在相同的土地面积上投入更多人力;二是继续扩大农田面积,将过多的劳动人口分散出去。

  经过商议之后,刘备决定还是不要透支幽州的水力资源来过度开农田,他最终选择了第二个方案的大方向,却把具体思路修改了一下,改为大力支持畜牧业。

  相比起复制农业展模式,刘备更希望通过畜牧业和纺织业,找出一条让汉人乐于开疆拓土,并且能从中获利,刺激他们不断向远方探索的途径。

  开拓,进取,这才是一个民族得以繁荣强盛,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

  若是只会重复自己,做守成之犬,闯下再丰厚的家业都没意思。

  请收藏:https://m.zhui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