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5章 夏国失传书籍,消失的永乐大典_直播鉴宝:宝友你很不对劲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直播间里其他严谨的宝友立刻提出问题。

  “宝友,你这个算法是不对的。”

  “一天看一百万字那得是小说才行,这个可是各行各业的专业书,搞不好一天看十万字都费劲。”

  “你得十年才能看完这些书!”

  看到这个解释,不少宝友都头皮发麻。

  花十年时间看一本书,他们还真的没有想过。

  被问到的宝友也不甘示弱,叫嚣一句。

  “就算我有时间看,你有书给我看么?”

  “没有。”

  众人看到消息,想起正事,重新询问宁帆这是怎么回事。

  按理说《永乐大典》这样的书就算是朝代灭亡也不可能被损毁才是,怎么会失传呢?

  宁帆微微一笑,讲起这段事情。

  “因为谁都知道《永乐大典》比较好,所以明代的皇帝也想拥有这套书。”

  这话说出来,宝友们都有些懵了。

  等等?

  为什么说皇帝还需要拥有这套书,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难道还有不属于皇帝的东西?

  “当然有。”

  宁帆看着屏幕淡淡道。

  “活着的时候拥有那是使用权,死了之后还拥有,那才是真正的拥有。”

  宝友们几乎刹那间就明白了宁帆的意思,接着就是满头问号。

  “用《永乐大典》陪葬?哪个皇帝这么大胆子?”

  “嘉靖皇帝。”

  宁帆说出一个名字,继续普及起来。

  “其实《永乐大典》这套书的命途还是很坎坷的。”

  “撰写的时候在石头城,写好了后留了一套副本在那边,正本跟着朱棣去了天都城。”

  “结果正统十四年,石头城文渊阁大火,《永乐大典》付之一炬。”

  “嘉靖三十六年,天都城皇宫失火,三大殿均被焚毁,《永乐大典》正本也差点烧了。”

  “嘉靖皇帝立刻下令让人抄书,一直持续到自己死的时候才抄完。”

  “这也是后人推测嘉靖皇帝带着《永乐大典》陪葬的一个原因。”

  “因为当时嘉靖皇帝死后并没有第一时间下葬,而是等了三个月时间。”

  “此后明代典籍中再也不提当时的《永乐大典》去向,仿佛成了一个禁忌的词语。”

  “一直到清代,这套书零零散散地消失在历史,存留不到几千卷,这才又被清代皇帝想起,命令重新编撰《四库全书》。”

  “当时用的基础材料和勘误本就是剩余的《永乐大典》。”

  “而《四库全书》在储存的时候也吸取了教训,直接手抄了七部,分别在七个地方分别贮藏保存。”

  “至今流传下来的也有全本。”

  宁帆说完,看向屏幕,等着宝友们的提问。

  不过入眼尽是三个字的回复。

  “了不起!”

  “太强了!”

  “给跪了!”

  ……

  众多弹幕中,只有一条长回复显得格外寂寞。

  “宁大师,他们为什么不用活字印刷呢?那样不是更快么?”

  “哎,好像是啊?”

  直播间宝友也看到这条回复,疑惑起来。

  活字印刷术都是夏国北宋时候发明的东西了。

  到了明朝,纸墨印刷技术都很成熟了,按理来说印刷明显更快一些吧?

  看着直播间众人都在响应,宁帆有点愣住。

  沉默数秒。

  “你们觉得,当年的活字印刷术难道和现在的打印机一样方便吗?”

  请收藏:https://m.zhui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