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83章 芝麻官难当_江南第一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木匠听从她的建议,将租金定为每台机子每天租五文。

  结果,还是有许多人不肯出这个钱,宁愿在大太阳下捧着稻禾,对着木板一下一下地摔打。

  他们的理由很简单:省钱。

  你说打稻机效率高、速度快?

  农家人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闲工夫!

  小农经济最大的特点是自给自足,缺点是安于现状。百姓们遭灾时吃草根啃树皮,绝不代表平安时期会想方设法发家致富,那是商品经济才有的思维模式。

  年轻的梁县令受不了了,七月盛夏,早稻收割时,她下乡巡查,跟一群老百姓坐在潜山湖畔、某个村村口的大榆树下,听着头顶上长一声、短一声的蝉鸣,理论此事。

  她掰着手指头告诉大家用打稻机的理由:

  第一,早些把粮食收进仓,好及时插晚稻秧。夏天暴雨多,要是粮食被雨水浸湿了霉变,岂不因小失大?

  第二,节省了时间找肥养田。农田产量不高,肥料也是关键。人畜的肥料有限,可以通过割草沤肥,或者烧草灰撒入田地,争取来年提高产量不好吗?

  第三,有空把柴草储备足足的,别总为了省柴火舍不得烧水,喝凉水、洗冷水澡很容易生病的,而看病是要花钱的!

  第四,有时间发展副业。养猪养鸡、种茶种果,这些都能改善生活。梁县令说,要是她种田,肯定会把房前屋后边边角角都种上瓜果蔬菜,还会从山上挖野茶下来种,辛苦忙碌,至少孩子们可以有果子吃,家里有茶叶喝了。在地头上种几颗西瓜,盛夏农忙不是就有西瓜吃了?

  刚说到这,马上有人道:“种不起来!娃儿偷!我家有棵桃树,还是青毛桃的时候,就被娃们摘光了。”

  梁心铭道:“所以都要种呀!家家都有,就没人偷了嘛。”

  她愁死了,怎么就说不通呢?她又没搞那些不切实际的,或让大家奔现代化。都是他们力所能及的事,偏偏不去努力做。以前穷怪官府,现在不能怪她吧?

  她目光一扫,抬手指向附近一家农户——那家围墙坍塌,破败不堪,茅房的臭气都随风吹到这边来了——道:“你们闲工夫多,怎不把家里的围墙修好?这不用钱,只要打些土坯、捡些石头就能做好,为什么不做?还有那茅房,臭气熏天、苍蝇嗡嗡飞,为何不弄好?”

  说到这,她又指向身边流着绿莹莹的浓鼻涕、脑门上顶个杩子盖、满眼崇拜地仰望她的四五岁小男孩道:“这孩子生得多可爱,本官刚才见小伙伴帮他捉虱子呢;还有这鼻涕,当爹娘的怎不管管?他这是病了。”

  杩子盖被他心目中神仙似的县太爷点

  请收藏:https://m.zhui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