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43章一场战国经济战_从长平之战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即便如此,赵使所收到的粮食也不过区区七万担而已。

  少是少了点,但有多少算多少不是。

  趁着城门未关,赵国的使者大手一挥,便将收集到的七万担粮食从城东运运回赵国。

  临淄毕竟是齐国的国都,发生如此大规模的购粮食事件,赵国使者的这些事迹很快便传齐王的耳中。

  结合上刚刚递上来的国书,齐王哪里还不知道赵国想要做什么。

  摆在齐王面前的似乎也没有什么更好的选择了。

  拒绝赵国借粮的请求?

  齐王相信,一旦拒绝,赵国会不遗余力地继续在齐国买粮,而齐国的粮商们可不会管那么多,更会想方设法地给赵人搞到粮食。甚至,周遭的粮商也会蜂

  拥而至给赵国提供粮食。

  这倒还是其次,问题是赵国人将粮食买走,临淄的百姓怎么办呢?

  难道要齐王自己放粮给百姓们吗?

  很明显,但凡齐国官府低价放粮,眨眼间这些粮食就会转手卖到赵人的手中。要是齐国也高价卖粮,考虑到百姓的生机,官府还真不敢开出天价。

  与其让钱帛被这些不知道属于哪个国家的粮商给挣了,那还不如让自己来挣。

  当然了,阻力还是有的,最大的阻力莫过于来自秦国的威慑。

  见识过秦国虎狼之师的齐王,并不想因为帮助了赵国而得罪了秦国,岁月静好是他如今唯一的想法。

  只是,观赵使的所作所为,显然是得到了赵王的死命令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不帮,那就是得罪赵国,而赵国这些年的势头可一点不比秦国弱。再加上淮泗之地刚刚划归了赵国,从淮泗之地,是直接可以杀入齐国腹地的啊!

  两害相权取其轻,既然注定要得罪一个强国,显然得罪那个距离更远的,会是更好的选择。更别说如果选择赵国,还能获得不菲的利益。

  很快,收到了消息的齐王便已经在心中有了决断。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赵国愿意为这批粮食付出多大的代价的问题了。

  果然,就在临淄的百姓突然发现整个临淄城都无粮可买之时,齐王便将还在收着粮秣的赵国使者召入了宫中。

  因为彼此都有心促成这笔交易,相互的商谈自然是顺利而流畅的。

  当然,赵国的使臣也为赵国的利益做了一定的「挣扎」,但显然,挣扎的意愿并不明显,几乎是半推半就的,赵国的使臣就与齐王达成了一致。

  怎么说呢?

  只能说,齐王真的是个好人。

  从一开始,齐王就没有对赵国有任何领土和人口方向上的要求。

  而赵括给使者的命令则是:只要不动我的土地、人口,其他的东西,尽数可取之。

  也就是说,从一开始,齐王的要求,就已经低于了赵括给予的底线。

  就这样的情况下,赵国使者还坚持了好几轮的讲价还价,几乎已经是他的极限了—

  请收藏:https://m.zhui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