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8章 鸿雁1号_黑科技的大国航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8章鸿雁1号

  姿态控制系统,在张星扬回到火箭研究院之后。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初步开发。

  在模拟火箭飞行平台之上,进行了一系列测试之中,无论是灵敏性还是准确性都远远超过之前火箭上的自动化姿态控制系统。

  当然这些也不是没有代价的,作为必要的代价。

  新设计的自动化姿态控制系统,体积比之前大了一半,重量更是增加了近乎一倍。

  如果是在过去的火箭设计上,这样的繁重复杂的自动化姿态控制系统,几乎是累赘一样的东西。

  因为无论是增重对于载荷重量的压缩,还是控制系统复杂程度增长之后,带来的成本增加。

  都是传统火箭很难能够承受的。

  但是推力更强的可回收火箭,这些问题都不算是什么大问题。

  因为推力更强,所以能够不在乎这点重量的增加。

  同样因为火箭采取了回收再利用的方式,使得单次使用的成本大大降低,平均到每一次发射上,自动化姿态控制系统这点成本也就不算什么了。

  就这样,从最开始的110吨级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研制工作开始。

  历时一年多,在张星扬无与伦比的推进速度之下,新型可回收火箭的研发工作基本上完成了。

  火箭分段式组装中心之中,第一发即将正式进行实验性质发射工作的火箭正在组装之中。

  新型可回收火箭的正式名称为,鸿雁一号。

  取古时鸿雁传书之意,毕竟新型可回收火箭的重要工作。

  就是发射建设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发射通信卫星。

  而通信卫星的作用,在如今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相较于古代的书信,只不过传递的信息量更加巨大了。

  所以运输通信卫星的可回收火箭,作用就相当于古代将信息传递到远方的鸿雁。

  命名为鸿雁,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鸿雁一号验证火箭,现在的总装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按照目前的进度,大概还有两个星期的时间就能够总装完成。”

  火箭分段式组装中心的负责人名为陈庆华,如今的年纪已经不小了。

  是国内从五六十年代航天工业刚刚起步的时候,就从事航天方面工作的老航天了。

  比张星扬的父亲还要年长一辈,如今已经快要到了退休的年纪。

  对于这样做出过重大贡献的老人,张星扬还是十分尊重的。

  “陈老,辛苦您了,还要陪着我们熬夜工作。”张星扬有些不好意思。

  “嗨!这才哪到哪!”

  陈庆华则是要洒脱得多,表示这样的工作根本不算什么:

  “想当年我刚参加那会儿,正常工作起来都是几天几夜连着干!”

  “现在的这工作强度,比起我们那时候差远了!”

  虽然已经是白发苍苍的年纪,陈庆华依然展现出了老一辈航天人在工作方面

  请收藏:https://m.zhui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