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16章 滚筒式太空平台!_黑科技的大国航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虽然核心动力系统我们现在还解决不了。”

  张星扬抽出两张A4纸,和耿博讨论起来。

  “但是大型太空平台的架构设计,已经可以开始了。”

  耿博:“大型太空平台要有什么样的功能?”

  在这之前,国内进行过最大、最复杂的太空人造物设计,就是现在还在运转的天宫一号核心舱。

  他的设计也主要参考了大毛曾经在空间站之上的设计。

  而张星扬所说的大型太空平台,他们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对象。

  设计难度上升了不止一倍。

  几乎是指数级别上升。

  “你觉得大型太空平台应该要有哪些功能?”

  张星扬反问道。

  思考了一小会儿之后,耿博开口道:

  “首先要有不同的空间划分,例如生活区、科研区、制造区这样的区划。”

  “不同区划,实现不同的功能,这些最好是模块化的,可以比较容易进行更改。”

  张星扬摇了摇头:“模块化设计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想法,在地面上模块化设计有不少的好处,但是太空之中这些好处都没有用武之地。”

  “一体化设计,比模块化设计要更好,成本要更低、结构要更加稳定。”

  张星扬话锋一转说道:“不过专业区划的划分,确实有可取之处。”

  “但是有些必要的东西,每个功能区都还是要有的。”

  “就比如说,维持人体生存必须的空气循环系统,水循环系统。”

  这些其实在过去的空间站设计之中,就已经有所体现。

  如今只不过是将他们稍微整合了一下罢了。

  耿博点了点头,然后说道:“平台的结构,还是要采用目前的舱段式结构吗?”

  “还是说我们要开发出全新的结构?”

  张星扬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反问道:

  “你觉得目前的结构设计,上限能够支撑多少人生活在空间站之内?”

  耿博陷入了沉默之中。

  即使是在这个航天科技已经比较发达的时代。

  能够登上太空的,依然是人类之中的少数精英。

  全部进入太空的人加起来,还不到三百人。

  占全人类的比例,甚至都不到百万分之一。

  实际比例,大概是两千万分之一。

  有史以来,设计人员容量最大的空间站,也不过能够同时容纳十二个人。

  而且这还是短期容纳。

  如果是长期成员,最多只能容纳六个人。

  “设计上限,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大概是不到二十个人。”

  耿博有些艰难地开口道。

  这已经是他能够想到的最大数值。

  超过二十个人,空间站的空气过滤系统就会失衡。

  无法制造出供这么多人使用的氧气,那么等待飞船之内众人的,就只有窒息死亡这一条道路。

  “我们的核动力星港会有多少人在其中工作生活?”

  在之前的PPT演示阶段,张星扬就曾经给大家

  请收藏:https://m.zhui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