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章 君民同耕,大逆不道_朕真的不务正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候,象征性的扶一下犁就够了,最重要的是读书,要学习四书五经,要做一个符合他们标准的好皇帝。

  大明,礼教森严。

  罗拱辰跑断了腿,四处求爷爷告奶奶,要对洋船收税,这税又不是收到他罗拱辰的手里,是给国帑,是给内帑。

  月港市舶司又不是只有他一个海防同知,光是都饷馆就有三位海防同知,还有都饷内官、澄海县令、福建巡抚、巡按、福建税课司大小主事盯着,罗拱辰收洋船的税,落到自己口袋里的能有多少?

  罗拱辰是在给朝廷创收。

  就办这件不损害任何大明人利益,给朝廷创收的事儿,朝中都是反对者居多,国之九经修文德以柔远人。

  小皇帝居然要亲事农桑,朝臣们一定会上奏言事。

  这里面还涉及到了农学和儒学之争。

  农学主张“君民共耕”和“收获均分”,君民共耕,就是君王亲自参与农事,而收获均分,意思是所有收获要均匀的分给所有人。

  收获均分在先秦的生产力是绝不可能达到的,类似于理想国、大同世界的政治理念。

  而君民共耕,这个更是被儒家圣贤——孟子,亲自驳斥过的观点!

  《孟子·滕文公上第四章》详细的记录了孟子如何亲自跟农学陈相,辩论君民共耕的问题,以孟子压倒性优势获胜,当然这是儒学的单方面记载,农学早已失去了道统。

  这都先秦时代的故事了,大明儒生们,还会拿着先秦时代的争执来争辩明朝的道理吗?

  这不是拿着前朝的尚方宝剑,管大明朝的皇帝?

  儒学士们,还真的会。

  因为儒家是一个极其崇古的学说,儒学士是一个极其崇古的集体,群臣上奏,最喜欢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法三代之上,一张口,就是尧舜禹如何如何,似乎不如此引用一番,就显得自己没学问一样。

  皇帝亲自种地,那天下的肉食者们,岂不是人人都要种地?

  这打的就是儒家大圣人孟子的脸,打的就是天下儒学生的脸。

  君民同耕,大逆不道!

  李太后是不懂学问,但是她懂大臣,这些个大臣们没事还想说教一番,更别提有事了。

  李太后和陈太后,两宫太后,对腐儒颇为不满,陈太后更是觉得朝中大臣,是拿着儒家那些条条框框约编了一个筐,把皇帝放了进去,大臣不过是借着圣贤二字,约束皇帝。

  请收藏:https://m.zhui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