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06章上元良宵看灯市_我在中唐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随着画龟案的不了了之,长安的阴云很快散去,东宫的秩序也恢复如常。

  这年正月十五的上元节反比往年都热闹了些。上元节是元宵节的由来传自汉朝,西汉文帝时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平定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将这天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又将正月十五日定为祭祀“太一神”的重大节日。经过几百年发展后,在隋唐盛极一时。

  隋炀帝时,每年正月十五举行隆重的庆典并承办盛大的晚会,用来招待万国来宾和使节。《隋书·音乐志》记载:“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如此恢宏的场景倒是很符合隋炀帝杨广好大喜功、骄奢淫逸的特点。

  但你可不要小瞧了他,虽被后世抹黑为昏君,但他的文治武功足以彪炳史册,而且文学造诣也很不错。《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就是他元宵节写的一首观灯的诗文。

  **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到了唐朝,在空前强大的国力支撑下,日益兴盛的游乐赏灯活动快速发展成盛况空前的灯市。初唐诗人苏味道(苏轼的先祖)就在《正月十五夜》一诗中记录了洛阳端门灯火的景象。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灯火辉煌、人流如潮,苏味道纵情夜游、留恋美景,详细记录了上元之夜的欢乐景象。相传这是他在上元诗会的夺魁之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火树银花合”这句诗也多被误认为是形容转瞬即逝的烟花之美。虽然很贴切,却是不对的,它本是形容花灯绚丽辉煌的。在四处都是灯火的地方,根本不会出现一个道士炼丹,一个不小心就是一场大火灾。

  初唐时炼丹风靡,火药被发明出来,名医孙思邈创造了硫磺伏火法,而后湘东李畋创造了浏阳鞭炮,直到唐朝末期火药才用于军事战争。

  火药走向成熟之后,才在重大节日时有了烟花表演。烟花旧称焰火,分为平地小烟火和空中大烟火。直到宋朝才有专门的爆坊制作“架子烟火”、“盆景烟花”等平地小烟火。所以唐朝是很难看到焰火表演的,更别提满是灯火的上元节了。

  诗中“金吾不禁夜”一句说的是上元节这天没有宵禁。唐朝的宵禁制度十分严格,夜晚禁

  第006章上元良宵看灯市(第1/3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鼓一响就禁止出行,违者是要受处罚的。只有在上元节才

  请收藏:https://m.zhui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