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1章 京城来使_风雨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想完成转变,需要大量撤换禁军人员,而这需要的是时间。便如杜中宵在随州练兵时一样,大量招人入军校,并大量选汰,用四五年的时间,禁军才能整训完成。在这之前,真正能打的军队,还是河曲路这里。

  河曲路的新兵已经整训完成,补入各军,军队的规模基本保证。但军官的质量,用杜中宵的话讲就是惨不忍睹,与以前自己的那支军队相差甚远。这没有办法,来的军官都有职级,从军校出来,只是学了些知识,能不能用,能用多少,都控制不了。新成军时期,就是如此,只有经过大量战争,从这些人里选出合格的军官。进入西域,面对并不强大的敌人,是个练兵的机会。

  人员已经撤换,新来的人,对自己的身份很清楚,这个时候也不怕杜中宵权重。因为如此,朝廷对进占西域十分热衷,一心想在今年进入伊州。

  杜中宵听贾黯讲朝廷的情况,有时点头,有时沉默不语。出乎自己意料,朝廷对于建功立业,有出人意料的兴趣。自己本想稳扎稳打,在朝廷的眼里,显得有些过于迂腐。现在的西域,各方势力对于铁路的出现还没有反应过来,几乎是放在那里的桃子,早一步过去,就早一步摘到手中。

  贾黯说完,对杜中宵道:“后日,我就与陈希明等人一起入京,节帅不必再为此费心思。后边只要用心于到居延的铁路,尽快修通,而后向伊州修去即可。”

  杜中宵道:“朝廷既是如此安排,我自无异议。不过修铁路不是容易的事,怎么也要明年,才能修到伊州。这一年多的时间,难保契丹和党项没有其他的变化。”

  贾黯道:“出了事情,朝廷再另行安排就是。节帅只管催促赵滋,尽快西进。”

  杜中宵点了点头:“那便如此。对了,留陈希明在京城,随他去的那些商人怎么办?据我所知,里面不少人,本来就不是伊州人氏,只是随着商队做生意而已。”

  贾黯道:“看陈希明的面子,这些人此次生意,朝廷会成全他们。以后使节入京,都是坐火车,不会再如此郑重了。西域的生意,现在朝廷的意思,还是由胜州安排。此次入京的使节,入京之后,可以先行返回,由节帅处置。是让他们留在胜州,而是放归故里,节帅自决即可。”

  杜中宵听了笑道:“他们都是西域人氏,回来了当然放归故里,留在胜州哪个愿意?真要到胜州来做生意,他们必然仔细安排,才安顿下来。”

  贾黯道:“这些边事的细节,非我所知,我只向节帅转述朝廷意见。”

  杜中宵道:“好了,朝廷的意思,我已经知道,自会处置。陈希明住在新建的驿馆里,使节已经派过去,想来很快就要到官衙了。等到他来了,你同他商量,到时如何动身。此次他来,我在未到河州的时候就安排了一列专列,你们一起乘车入京。”

  贾黯同意。此次到胜州,贾黯是有自己的专用车厢,一路挂在其他车上,到达这里。回京可以挂在陈希明的专列后边,一起回到京城。

  杜中宵作为边帅,统管一路军政,不只是自己有专列,还可以安排专列。现在单线铁路的调度,是每隔固安距离,以一个车站为准,只发单向火车。过了特定时间,则发另一个方向,非常麻烦。单线铁路的速度,真的差不多是双向铁路的一半。

  在内地,单线铁路基本已不能满足需求,开始修建双线铁路。通向西域的铁路,解决有无问题,只是单线,已经足够了。那里人烟稀少,没有建双线铁路的必要。

  从中原到西域去的路线,还是以走河西数郡为上。虽然数百年动荡,河西数郡也已人口不多,比现在的北线,还是好了许多。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zhui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