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章 再次自荐_风雨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了兜着走。等到了地方,我们各自分散,还不是任他们处置!”

  听了这话,其余两人都点头称是。这话说得不错,纤夫人在京城的时候,官府一直拖,肯定就是打的这样主意。到了地方,离了京城,还不是任意处置。

  点破了这一点,三人说话谨慎起来,压低了声音窃窃私语,不知说些什么。

  杜中宵喝了酒吃了肉,叫过小厮会了帐,起身出了小店。

  虽然被骂狗官,杜中宵却没有跟这三人为难的心思。他们面临实实在在的困难,骂两句怎么了,谁也不是泥人捏的。当然自己和韩绛做的没错,时代总是要向前发展的。要怪,就只能怪相关官员,不去想怎么解决问题,只是一个拖字诀,想把事情糊弄过去。

  这种事,动了别人的衣食,怎么能够拖得过去?拖得了一时,拖不了一世,后面终会出事。到时就怕真出事了,最后帽子扣到自己和韩绛头上,那就冤枉死了。

  想到这里,杜中宵露出笑意。既然碰上了,为什么不解决这件事呢?这几天,一直为朝廷让自己以文换武烦恼。如果借着此事,自己主动请缨,继续做文官岂不是好?

  越想越是如此。回到客栈,杜中宵立即写了一封奏章,说了纤夫面临的困难,朝廷如果应对不当可能会出现的危机。最后,建议把各处裁减下来的纤夫,安置在周边几路闲田,屯垦开荒。

  周边几路,京东路和河北路人口稠密,是繁华之地,闲田不多。陕西路关中地区一样,周边山地又不适合开荒。惟有京西路和两淮的一部分地区,由于历史原因,有大量荒地。当然,向南还有荆湖路,此时还没有开发,也是开荒的好地方。

  安置这么多人口,最合适的就是以唐州、邓州为中心,以南阳盆地为主,兼及襄阳。这一带土地肥沃,气候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是传统上的农业发达地区。只是由于晚唐五代战乱,土地抛荒,人口逃散,出现了大量的无人区。

  为免再出现误会,杜中宵再次毛遂自荐,原意去做这件事。不管是以什么名义,反正不会以武官的身份。哪怕是朝廷别派大臣主持,自己从旁协助也好。

  作为馆职,便是有这一个好处,可以随便对政事发表意见。不像其他职事官,说得多了,不定一个越职言事的大帽子扣下来。

  等了一天,上朝的日子,杜中宵把自己的奏章送了上去,便安心等待。

  奏章由通进银台司统一处理,并不是所有的都会送进宫去,有的直接送交相关衙门了。就是要送进宫去的,也不知道要多少时间。送进去之后,还有尚书内省的女官,不一定全都由皇帝过目。

  不过杜中宵新在贝州城立了功,两府重视,皇帝在意,奏章没有停滞,就先到了政事堂,接着就到了皇帝赵祯的案前。

  第二天不上朝,宰执大臣便殿议事,杜中宵的奏章便就被提了起来。

  年前张尧佐回京接替明镐,权知开封府,看了赵祯传下来的杜中宵奏章,捧笏道:“陛下,杜学士奏章所说,句句是实。自年后汴河用车船,要裁减纤夫的消息传了出去,在京歇冬的纤夫便不住闹事。他们听说车船是本府推官韩绛所制,日日堵在他家门口,要生事端。为了防止意外,韩绛已经在家歇了月余时间,不到府视事。为了防这些纤夫生事,开封府费了无数力气。”

  陈执中道:“此事是实。在京的纤夫有两万多人,一旦闹将起来,可比贝州王则之乱更加麻烦。为防意外,一直没有揭榜裁撤。只等着汴河冰消,这些人回到驻地,再从容想办法。”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zhui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