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章 未知的未来,如何去改变_帝国海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从成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皇太孙以来,约亨都生活在一种未知的恐惧中,在别人看来这是小王子无法接受丧失两位哥哥的事实而陷入悲痛。但是约亨自己知道,自己对两位关系并不密切的兄长之间没有那种值得称道的亲情。他只是在恐惧,恐惧这不知道会驶往何方的历史巨轮。

  自己现在才13岁,虽然让帝国上层认识到小王子有些小聪明,但是这并无法动摇整个帝国的政治策略,而即使自己在1888年登基为皇,面临的问题也是难以解决。

  首先,德国的工业力量的崛起势不可挡,1880~1900年,德国对外贸易占全球市场的比重从8%上升到12%,而英国则从25%下降到了21%,1900年德国的钢铁产量是英国的291%,铁路里程是英国的%,而之后这种发展不仅没有减慢反而更加快速和迅猛,到1913年,德国亿英镑的GDP也超过了英国本土GDP的亿,成为欧洲第一大经济体,而这一切还是德国商船吨位仅为英国%的情况下取得的,而德国工业的迅猛发展自然也和英国在世界贸易上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并且由于德国和美国的市场抢占,导致英国本土企业的衰退和倒闭。而产业空心化和大量的失业,让英国仇视德国的情绪飞快增长,除非德国不再发展工业和贸易,否则英德对立势在必行,但这很显然是不可能的。

  而法国,虽然如今的确有法德和解的观点存在,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和解或许是有可能的,但是结盟是绝对没戏的。也许英法就埃及问题上的矛盾以及法绍达危机中面临英国军事威胁的情况下寻求德国的军事支持是缓和德法矛盾最有利的时机,但是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德法边界问题,很多人认为阿尔萨斯和洛林实际上大多是德语区(注1),因此这并不是阻挡德法缓解的最大矛盾。但事实上。法绍达危机中法国向德国寻求军事支持时德国只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德法边界固定化,然而这个在阿尔萨斯和洛林已经事实成为德国的领土的现状下并不过分甚至可以说和没提要求一样的要求,被法国断然拒绝,而之后法国甚至甘愿在海外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上对英国屈服。而法国国内的布朗热主义也让德法关系严重恶化,而这种仇德思想在法国上层中也占据主导地位。长期主导法国外交和殖民事物的政治家泰奥菲勒·德尔卡塞则是比激进的布朗热本人更加老谋深算的铁杆反德主义者,在他的推动下,以对德复仇为核心的国策先后建立法俄同盟,英法协约,一直直到1906年才利用摩洛哥危机把他弄下了台,然而仅仅3年后他又重新复出成为法国海军的执掌者。而在

  请收藏:https://m.zhui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