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14章孙策承父业_汉末之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亲,致使大荣叔父战死,他是个小人啊!”

  孙策非常排斥袁术。

  “成大事者,当忍辱负重。主公年少,可以读史,明智古人之事。”

  程普苦口婆心的对孙策讲述道:“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与越国交战中大败越王勾践。夫差与勾践有杀父之仇,本必死无疑。范蠡出策,假装投降,伍子胥劝告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留下了勾践等人。越国君臣在吴国为奴三年,饱受屈辱,取得夫差信任,终被放回越国。勾践暗中训练精兵,每日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薪草,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最终励精图治,成功复国,并且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赵雍,带兵与北部胡人作战,经常战败,国土沦丧。但他排除众议,锐意推行“胡服骑射”的改革。终于灭掉胡国、中山。辟地千里,威震其余六雄。难道主公面临的困境,比他们还难吗?”

  历史上的程普是东吴三世虎臣。论资历,没有人能比得上他。就算是周瑜、鲁肃,见其都称呼一声“程公”。他不仅是一个将领,而且有计略,善于应对。

  “南下南阳!”

  听到程普的话后,孙策做出决定。

  想要报仇雪恨,就必须要忍辱负重。

  历史上的孙坚,得到玉玺之后,亦是依附于袁术,也是死于流矢之下。

  刘凡的介入,使孙坚少活了一年,终年,三十六岁。

  ……

  谷城。

  李傕、郭汜等人率领凉州士兵押送百姓。军无军纪,所以百姓皆对董卓恨之入骨。

  西凉士兵肆意杀人,"jianyin"掳掠。终于引起民愤。

  以行至谷城的的百姓为首,拿起农具,对"jianyin"掳掠的西凉士兵进行反击。

  十余万百姓被牵动,不畏死亡,与西凉士兵展开搏杀。

  押送这一批百姓的上千名西凉士兵,没过多久,就被十余万男女老少,撕成碎片。

  行至新安县的董卓被惊动,他又抽调一万大军,三千骑兵,使郭汜率领,来平定这谷城一带的百姓。

  郭汜,在投靠董卓之前,是一个盗马贼。因颇有勇力,受到董卓的赏识。

  郭汜到达谷城一带之后,下令将这一带围起来。

  郭汜令军士执刀,逼迫百姓前往长安。

  但是哀莫大于心死,青壮百姓将老弱妇孺围在中间,百姓毫不犹豫的举起“武器”,对郭汜的军队展开攻击。

  正因为百姓有逃走退死的思想,而没有上前线战斗求生的计策,才会被那些“大人物压迫”。

  当百姓反抗起来,以前的波才黄巾,给皇甫嵩、朱儁迎头一击。现谷城一带青壮,一万多西凉兵马竟然花了两个时辰,也没有攻破。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董卓不懂这句话的内在意思,郭汜不懂这句话的表面意思。

  如果人民饱受残暴的逼迫,到了连死都不怕的时候,统治者又怎能用死来威胁他们呢?

  就如当年在河套之地的乞活军一样,他们不怕死,所以有永恒的毅力。再艰难,他们也能活下去。

  谷城这一带的百姓可能会被击破,被西凉兵马屠杀殆尽,但天地间会存在一种精神。

  请收藏:https://m.zhui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