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8章文死谏武死战_汉末之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群臣骚动。

  崔烈,淳于嘉,周异,周忠,卢植,田丰,傅燮等大臣急忙站起为刘陶求情。

  “朝廷前封臣云何?今反受邪谮,恨不与伊、吕同畴,而以三仁为辈。”此话说完,他把头磕在地上。

  羽林卫拉他,拉不起来。

  羽林卫觉得不对劲,一探鼻息,毫无动静。

  一代忠臣,竟闭气而死。

  刘陶想像伊尹、吕尚那样做一代复兴汉室的名臣,没想到却含冤而死只能做一个壮志未酬的忠臣。

  他好似微子、箕子、比干那样贤名流传于后世而无功于当代,却最终只能演绎一场“文死谏,武死战”的历史悲剧。

  这句话,说明刘陶虽死犹恨。

  “汝死于陛下前,岂不是于陛下不义。”张让指着刘陶的尸体,恶骂道。

  “厚葬!”

  刘宏看后,全身没有力气,仰躺榻上。

  “慢,刘陶治国,多有功勋,追封其为中陵乡侯。”

  刘宏只能用“死后封侯”,来弥补自己心中的愧疚。

  但一个“中陵侯”的名号又怎能安抚天下的民心,怎能解救乱世的生民。

  追官封侯,岂能比得上万民思念,万世传颂?

  忠臣莫不为之哭泣。

  正如当年刘陶向刘宏写下的诏书。

  “臣敢吐不时之义于讳言之朝,犹冰霜见日,必至消灭。臣始悲天下之可悲,今天下亦悲臣之愚惑也。”

  这个句话在刘宏凌乱的脑海中跳出。

  冰雪纯澈,终至消融,岂不悲哉?

  文死谏,武死战。

  披香草为衣,纫秋兰为佩;朝采木兰,暮摘宿莽;餐菊英兮饮朝露,不折气节随世俗。

  楚王昏庸,屈子屡次谏言,无奈世道黑暗,宦场河深,屈子空有一腔热血,无奈报国无门,信而被谤,忠而见疑,最后带着“美政”思想绝望哀怨地走向了汨罗。

  刘陶不惜丧命,以死明志。与屈原何等相像。

  他学得济世安民之策,不慕荣华富贵,不趋功名利禄。

  刘宏猛然想到什么,他拿出刘凡对他写的奏书。目视最后一列。

  “天将降大任斯人于己,苦心智,劳体肤。臣打小赤心壮志。练刀枪剑戟,斧钺钩叉之技,求排兵布阵,统兵点将之学,只为精忠报国。大将军流血疆场,乃是应当。为国战死,才是一代英豪。臣之一切,乃慰陛下之心也。汉家旌旗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常报国,何须生入雁门关。”

  刘凡将赤胆忠心,战死沙场视为将领的最高境界。

  将武死战这种儒家最高忠君思想体现的淋漓尽致。

  班超出使西域三十多年,老时思归乡里,上书言:“臣不敢望到九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刘凡的报国之心,更为干脆。不愿生入古雁门关!

  “退朝!”

  捏着刘凡写的奏书,刘宏双手颤抖。

  在侍者搀扶下,悲哀离开。

  龙宫之中,刘宏令包括张让在内的所有宦官、宫女退下。

  “刘陶,汝在吾陛前死谏,成为千秋美名,立下万世表率。而吾,却是千古骂名。”

  说完,刘宏趴在龙床上嗷嚎大哭。一时难尽。

  “如无宦官,吾何得皇位?如无宦官,吾如何与世家豪强相抗?吾岂会不知?”

  请收藏:https://m.zhui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