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0章作诗辟蔡邕_汉末之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志不在年高,只要心志坚定,勇于进取。必能大器晚成。

  “既然如此,吾便不再去蔡公府了,吾题诗歌一首,劳烦太守转告蔡公。”刘凡说完,让赵霁拿出纸笔,当街提诗。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咏公志。

  这是曹操在二十年后做出的《龟虽寿》,以此来赞美自己老当益壮,积极进取。

  今天刘凡搬出这首诗歌,希望蔡邕看到后,能为此感动。

  “蔡公若同意为骠骑大将军府长史,明日辰时前,到城外找吾。辰时之后,大军就会离开安邑。”刘凡将龟虽寿交给王邑。成与不成,他不会强求。

  蔡邕的名声在这个时代家喻户晓。他的述行赋,尽人皆知。

  单论个人影响,没有人能比得上他,桃李满天下。

  曾经,蔡邕的死敌阳球派遣刺客去刺杀他,刺客反而被蔡邕的名气折服,被蔡邕言语感动。

  他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子,后母病,蔡邕不论盛夏严冬、气候变化,都没有解过衣带,七十天没有睡过觉。母亲去世后,就在墓旁盖一间房子住下守着,一动一静,都遵守礼制。一只兔子很驯顺地在他的住宅旁边跳跃,又有木生连理枝,远近的人都觉得奇怪,前来观看的人很多。他与叔父、叔伯兄弟同居,三代没有分家,乡里的人都称赞他品行好。

  汉代,以孝立国,百善孝为先。不管是哪一位皇帝都喜欢孝顺的人。所以察举制科目众多,却以孝廉最具有功名。

  数十年前,扇枕温衾,江夏黄香,天下无双。成为为民之吏。

  书法、文学、经学、天文、数学、音律,蔡邕样样精通。

  在这个时代,没有一个人对汉代历史的了解,超过蔡邕,他晚年编著汉史。但还没有编著完成,就被杀害。

  “汉代的历史,谁来考证啊!”这是蔡邕死后,大儒郑玄发出的叹息。兖州之地举州留蔡邕画像纪念。

  王邑接过那张纸,他也被这首诗歌感触到心境。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蔡邕好强,看到这首诗,怎么会不跟着刘凡北上?

  诗的最后两句是附文,刘凡在安邑城中半道而走,蔡邕若不去,刘凡将置于何地?

  “吾将少一知己也,这就入蔡邕府,与他最后一叙。”王邑叹气道。

  王邑虽希望蔡邕能在政治生涯上继续走下去,但心中充满离合悲欢。

  ……

  调头出了安邑城之后,刘凡带着亲卫来到西秦亭中。

  往日的西秦亭侯府,还是往日的西秦亭侯府。只是门匾不见了。

  刘凡升爵为绛侯,官至骠骑大将军。

  收到这个消息之后,刘遇索性将门匾去下,以免掉了刘凡的身份。

  “刘叔,别来无恙也。”刘凡来到以前的家后,看到两鬓斑白的刘遇正在门口迎接,立刻下马问候。

  “骠骑大将军如此成就,老主可含笑九泉。”再次见到刘凡,刘遇泪流满面,急忙过来迎接道。

  请收藏:https://m.zhui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