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32章 私人邀请_官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财富,是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的。”叶开说道,“但是现在有一些人,本身并没有创造什么社会财富,他们把私有化说成是打破垄断,主要是避人耳目,减少阻力,其实他们心里何尝不明白所谓私有化的真正含义,只不过一方面要掩饰起变卖国有资产的真实意图,另一方面为将来顺理成章变卖国有资产打下伏笔,所以才既坚持使用私有化这个词同时却说它是打破垄断的意思。”

  正如同叶开所言,他对于那些真正能够通过自己的手段创富的人们,是保持了足够的尊重的,但是利用体制的漏洞盗取国家财富的人,甚至是不惜为了自己的利益,制造体制漏洞来盗取国家财富的人,显然就不是什么值得尊重的人了。

  可以说在整个90年代中期以前,国内并没有什么体制上的巨富型官僚,即便是身居高位者,也不过就是利用手中的关系网络,落点儿人情,落点儿实惠而已,真正利用手中的权力疯狂敛财的做法,绝对是极为少数的。

  当然了,国企体制改革也确实有其必要性。

  当时讲国有企业改革,说的都是所有者缺位什么的,根本没人提垄断什么的。当时的人把这看作是国有企业的死穴,抓住这一点就足够了,别的方面很少理会。

  90年代的地方和中央财政,可能问题都很大,地方政府确实头疼不已,而辽东国企在90年代的迅速的整体没落更是让人感到非常吃惊。

  特别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形成的大量三角债,给政府和社会造成了很大压力,辽东几乎天天都在讲清理三角债,三角债也是把很多企业拖垮的重要原因。

  总之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国企方面积攒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在90年代中一起爆发出来了,最后迎来了90年代后期的大规模国企改制和国退民进。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叶开就认为当时改制是必要的,但是方向错了。

  就如三角债问题,实际上是制度问题,归根究底是法制不完善的问题,上层建筑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却来摆布下面的企业,这显然是问道于盲,或者说是有意为之。

  毕竟,在所有的国企都陷入三角债危机之后,某些人就可以大大方方地讲一句,哦,你们看看,这就是国企弊端嘛,不改不行了。

  “计划经济肯定是不行了,但是缺了计划经济更不行。”叶开说道,“事实上国内很多人都喜欢走极端,这个心态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有一部分人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避谈儒学,尤其是反对中庸之道,认为这个思想是糟粕,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中庸之道是最合理的解决方案,过犹不及,国内的很多事情都是做得过了,所以才惹来这么多的麻烦。”

  “假使在开国之初,除了大部分高

  请收藏:https://m.zhui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