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四十一章 运十五大型运输机完成详细设计_航空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海激动地道:“感谢领导的信任,让我担任评审专家组组长,带领大家伙来完成运十五大型军用运输机的设计评审工作。想想咱们的军用运输机,从五十年代的运五,到六十年代的运七,现在看咱们的运三零,还有运十五运输机,真是进步太大了。我曾经参加过运七运输机的设计研制工作,那会儿我们怎么说还有原准机可以参考,当时我们就是把安24运输机拿过来,依葫芦画票,把它仿制出来了。”

  大家听到王老说起中国运输机发展的往事,都同样的感动。

  王海道:“那时候,咱们中国航空工业是一穷二白,但我们就是有那种让我们的航空工业发展起来的劲头儿,当时运七飞机是由于国内民航运输业的发展,对国产支线客机有了需求,于是三机部根据徐老的建议,决定逆向仿制安24运输机。”

  “从一九六六年十月正式立项,命名为运七飞机,到一九六八年三月,完成运七飞机原型机的详细设计,我们只用了一年半不到的时间。记得当时全是手工绘图和计算,运七飞机全套图纸有五万多页,四百多份技术资料和计算报告。现在我们看看我们的运十五大型运输机,比当年的运七大了许多倍,复杂了许多倍,但是我们的一飞院,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完成了详细设计,而且全部是无纸化的数字化图纸,将来可以采用先进的数字化制造。非常了不起!”王老对运十五的设计工作,上来就给了极大的肯定。

  掌声热烈的响了起来!大家都非常的高兴。同时也很感动,老一辈航空人,在那种艰苦的条件下,都可以让运七飞机,在两三年时间就飞上蓝天,现在有了这么好的条件,就更应该有更高的效率,早日把运十五大型运输机送上蓝天。

  运七飞机,当年就是以希飞为主,六零三所参加共同完成的。它填补了中国涡桨中短途运输机的空白,运七系列一共生产了二百多架,还出口了一些到国外,有一部分成为了军用运输机。

  运七飞机在研制中就已经采用了机体整体壁板的化学铣切加工及喷丸成形、钦合金板件热蠕变成形、数控加工和计算机辅助制造等技术,为现在更加先进的制造工艺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且运七飞机,还成为了中国首架舰载预警机技术验证机,在去年首飞成功,这将为中国舰载预警机的研制做出重要的贡献,所以说到运七飞机的时候,王老是非常自豪的。

  就在运十五大型运输机详细设计评审会进行的同时,另一边中航汽车和大鹏汽车共同举办的第一百万台6at变速箱下线仪式也正在热烈的进行当中。

  一台漂亮的6at变速箱呈现在所有人面前,记者们更是纷纷的拍下这历史性的瞬间。

  宋雨晴激动地

  请收藏:https://m.zhui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