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六十三章 堪称完美的气动设计_航空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升阻比是比较大的,这样飞机阻力也就相对较小,对于这样一架需要长航程的歼击轰炸机来说,这个是很重要的。”

  李吉生道:“嗯,非常好,不过咱们国内还是第一次设计这种蝶形机翼,还有全动式的双垂尾,所以这也是非常考验设计师的功力的。你们用cfd方法计算出来,机翼、尾翼和垂尾的耦合效应怎么样?”宋雨阳微微一笑道:“虽然我们是第一次设计这样的气动外形,但是模拟计算的结果还真的不错呢!无论是马赫还是马赫,还有马赫的条件下,这三个方案,机翼、尾翼和垂尾的流场特性都还比较好,耦合效应都不错!”

  李吉生看起来很淡然,其实他内心已经是波澜起伏了,因为这三个设计方案,都是非常超前的,作为一名空气动力学专家,国内最顶尖的飞机设计专业研究生导师,他又参加过很多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但这样的方案还真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这三个方案差别不是很大,特别是那一对明显面积要比f22小了很多的,大后掠的外倾双垂尾,绝对是一个大亮点。

  这样的垂尾不但减小了面积,降低了雷达反射面积,还可能是为了实现战机高攻角的机动性而采用的优化设计方案。

  还有和f35类似的菱形机头,除了隐身的考虑外,还有一点气动上的作用,就是可以进一步提高战机在高攻角下的稳定性。

  整架飞机就是一个升力体,前机身也可以贡献一些升力,这就和以前的歼七歼八,还有歼轰七a有着质的飞跃了。

  哪怕是国产第三代战斗机歼十a飞机,在气动设计方面,也是不能和这三个方案相比的。

  虽然歼十战斗机也采用了翼身融合的设计,但是其融合度,还是比不上这三个方案。

  采用了dsi进气道,再加上进气道边条,这些与机身完美的融合,完全不亚于m国f35战斗机的气动设计。

  越是深入的讨论,越让李吉生教授,感觉到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希望。无论是林鹏,还是他的学生宋雨阳,都是比他想象的要出色。

  这一聊就聊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末了快到中午的饭点了,李吉生教授笑道:“今天中午就在咱们这儿吃饭。我知道你们的时间很紧,任务很重,放心吧,我会让他们加班加点的给你们做好试验。不过为了提高试验精度和效率,还是得专门设计制作模型安装支撑装置。你们不要着急!”

  对于风洞试验的程序和方法,林鹏已经是非常的清楚了,所以他知道李教授说的没错,模型安装是最关键的环节,安装的精度直接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要在风洞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安装模型,上百个传感器要和模型连接,保证测压管路不漏气并畅通,工作量当然不小,需要时间。

  试验段安装模型,需要人爬进去,用头灯和手电作为工作照明,而且还不能在试验段和模型上留下包括汗水之类的任何异物,特别是在这种夏秋天,是非常辛苦的。

  每一次试验都需要将近十个工作人员,模型可能要反复拆装几十次。

  所以林鹏就连忙道:“不急,李教授,这一次真是要辛苦你们了。我们算过了,肯定能赶上型号论证会的,没事儿!”

  请收藏:https://m.zhui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