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4章 危险的前线_这世界危在旦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前线部队的指引,因为美国人的飞机和火炮随时可能出现。

  79师倒是答应了,派了一个机动排来护送炮兵战友。

  这个排骑着宝马R75三轮摩托来的。这种摩托野外机动性好,当年被德军用于内部通勤和巡逻。

  摩托挎斗上架着M34机枪,或者装一门六十毫米口径的迫击炮。骑摩托的士兵还要戴风镜和钢盔,德味十足,特拉风。

  “你们......居然......连这个都有。”

  施密特看到熟悉的装备,忍不住都要掉眼泪。因为他不但看到三轮摩托,甚至还看到了德军当年用的VW82‘桶车’。

  美国军官开吉普,德国军官就是开‘桶车’。这玩意特点就是耐操,适应各种恶劣道路环境,战场上太有标志性了。

  机动排的作用是在战场上查缺补漏,是志愿军过去从未有过的编制。人员精干,火力强大,行动迅速。

  一个加强排约莫三四十号兵力,能在十几分钟内快速跑个五六公里山路,给前线提供必要的支援。

  别小看区区一个排,必要时刻这点兵力能起大作用。不管是穿插还是防守,出其不意的打击能让敌人晕头转向。

  施密特登上桶车,发现这个排的摩托后头还挂了好几个拖车,问过后才知道是给前线从补给的。

  过去送补给得靠人力搬运,速度慢,运量小,还特别危险。

  现在换三轮摩托,要么在挎斗内放几十公斤的弹药或食物,要么在拖车上带一两百公斤的物资,半小时内就可以完成一次连级补给,只需要一两个人就可以完成。

  “这摩托确实好,目标小,行动快,哪怕敌人发现也来不及做出反应。”机动排的排长对自家新玩意特别得意,跟谁都要夸几句。

  “过去后方送来一百公斤补给,能有二十公斤运到位就不错了。每次送补给都得死人。现在补给损失顶多一成,后勤压力大大降低,伤亡也小。”

  机动排长扬手一招,两辆前导摩托先开了出去。全排十几辆车拉开大间距,在山野间交替行进。

  炮兵阵地距离前线还有十公里,开始坐桶车,到三公里后坐摩托。机动排三个班靠近前线就散开,将拖斗上带的物资送往不同阵地。

  排长亲自带一个班,把赵眼镜和施密特送到最前线的山头上去。

  荒野间车速开不快,距离目的地还有几百米时,前方山头突然打出一颗红色信号弹。机动排长立马一激灵,开着摩托就到山路边寻找防炮洞。

  “快,进到洞里去。”

  四辆三轮摩托以最快速度找到预设的路边防炮洞。车子一停,士兵们架起两人就朝防炮洞里钻。

  防炮洞就是在路边山体挖的大号散兵坑,深一点,大一点。坑内还有掩体,用粗树干支撑,覆盖三米厚的土层。

  每一百米就有这么一个掩体,里头大概能躲五六个人,进去后入口有厚木板封闭,抵抗削弱的冲击波。

  当厚木板封闭,掩体内便完全漆黑。语言不通的施密特还不明白咋回事,就感觉大地在震动,隆隆作响。

  过了几分钟,炮击停止。

  机动排长打开厚木板,亲自出去看看情况。他回来就骂骂咧咧,“操这帮美国鬼子,又炸了老子一辆宝贝摩托。”

  土头灰脸的施密特从防炮洞出来,方才发现自己刚刚途径的道路上多了十几个零散的弹坑。一看坑边浮土和坑底深度,就知道是155口径榴弹炮干的好事。

  刚才的红色信号弹应该是山顶上的炮兵观察哨发现了敌人重炮开火的动静,提前十来秒示警。

  就这十来秒的功夫救了施密特一行人的小命。他们躲藏的防炮洞虽然简单粗陋,可只要不是被155炮弹直接命中,躲在里头就能活。

  至于三轮摩托就没这么运气了。一辆摩托被丢在弹坑十五米范围内,被冲击波瞬间轰解体,成了满地扭曲的金属碎片。

  损失一辆摩托的机动排长气的大骂,却又不敢继续原地停留。他命令剩下的队员带上施密特和赵眼镜继续上路,进入山体反斜面阴影后才松口气。

  “日他娘的美国佬。老子的摩托啊,心尖尖般的好东西,这个月已经被炸三辆了。下次搞夜袭,我非要报仇不可。”

  请收藏:https://m.zhui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