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 63 章(【不怀好意】...)_开局继承博物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杜甫的《旅夜书怀》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描绘雄浑壮阔的景象反衬作者孤苦漂泊的悲怆心情。】

  杜甫:“……………”

  这诗,他写的吗?

  他没写啊!

  这不能怪杜甫懵逼,主要是杜甫这会儿还没写这首《旅夜书怀》呢。

  现在他还在成都蹲着。

  等第二年严武突然病逝,成都变得动荡不安,他才不得不再一次拖家带口开始旅居生活。

  到那会儿,他才会写这首《旅夜书怀》抒发感慨。

  现在的杜甫哪里知道什么“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让杜甫默写,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

  还有《登高》这种常考题他也是不会的,那可是几年后的诗。

  好在还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春望》保底,要不然杜甫的默写题就要全军覆没了。

  苏轼那边情况也差不多,他倒是超前点播了自己所有诗词,但也就是看看而已,遇到特别有感觉的他才反复赏玩,其他哪会一字不落全背下来啊?

  还有一些他自己以前写的,这会儿也忘得差不多了。

  大体意思可能还记得,逐字逐句默下来就得再衡量衡量了!

  实在想不起来,他也唯有当场编一句答进去。

  与此同时,没抢到房间位置的观众们蹲守直播间,齐刷刷对着两个阵营的题目开始虚空答题,一时间弹幕上诗句乱飞。

  看得不少暗中观察的人忍不住感慨,很多自己以为忘得干干净净的诗词,实际上……真的忘得干干净净了!

  可恶!

  咱堂堂华夏人,怎么可能背不出高考必背古诗词!

  还有你个老杜,看你浓眉大眼的,怎么连自己的诗都背不出来?!

  真是太让人失望了!

  第一轮PK结束,结果几乎是立刻就出现在所有人眼前。

  杜甫答对了两句。

  苏轼也答对了两句。

  势均力敌,不相上下!

  两个人可都菜到家了。

  双方阵营的三百个观众里面除了少数划水人外,平均答对题数比他们本人要多!

  主要还是苏轼杜甫两个人的诗都是重点必背内容,而且背起来还挺朗朗上口的。

  要论背诵难度,那还得提到用典狂魔辛弃疾。

  这家伙一首词可以塞进十个八个典故,不了解的人根本理解不透。

  比如要读懂课本上那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你得知道孙权、宋武帝刘裕、宋文帝刘义隆、霍去病、廉颇这些人;也得知道什么是“封狼居胥”、为什么说“元嘉草草”、为什么悲叹烽火扬州路、为什么提到佛狸祠以及为什么问“尚能饭否”。

  用典狂魔,诚不我欺!

  相比之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之类的,多背几次就想忘都忘不掉了。

  时隔多年依然张口就来。

  看到苏轼和杜甫两个人的默写结果,直

  请收藏:https://m.zhui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