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9章_细说清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必须夺去李秀成的苏南与两浙(浙东、浙西),才能对南京施以最后的一击;恰好,上海出现了“洋枪队”,给清军大帮其忙。

  《细说清朝》八六、华尔、白齐文、戈登

  李秀成的军队,在攻下常州、无锡、苏州、松江以后,于咸丰十年(1860年)五月受到“洋枪队”的突袭,失掉松江。

  这洋枪队的队长,是美国冒险家华尔。队员有一百名左右,全是失业的各国水手与各国海军的逃兵,其中大多数是所谓“马尼拉人”(菲律宾人)。

  支持这洋枪队的,是上海租界的宁渡巨商、四明公所的董事杨坊。杨坊于获得苏松太道吴煦的同意以后,自己筹款叫华尔招募“国际滥仔”,攻击太平军以保卫租界的外围。

  两个月以后,李秀成麾下郜云宫(永宽)的兵进驻上海西郊的徐家汇,与英、法两国的军队遭遇,交锋后退走。事后,李秀成写信向英、法两国驻在上海的“公使”声明,说无意与英、法为敌,希望两国继续对太平军保持友好的关系。

  此后的一年半期间,太平军未再进兵上海,也不曾企图收复松江。华尔却以松江为根据地,扩充洋枪队,添募了不少华人,于咸丰十年六月及咸丰十一年二月先后进攻青浦三次,三次均被太平军击败。

  同治元年(1862年)正月,李秀成终于想收复松江,在十二日派了兵来,被华尔打退,死了两千多,被俘了六、七百。

  李秀成很生气,命令郜云官与谭绍光等人大举进攻上海。郜、谭等军绕到浦东,在正月下旬与华尔的洋枪队接触于浦东北端的高桥镇。有三百八十名英国正规军、三百名法国正规军,于英国海军“提督”何伯的指挥之下,也站在洋枪队的这一边,与洋枪队并肩作战,获胜。

  一个星期以后,洋枪队与这小规模的“英、法联军”又在浦东

  南端的南桥镇,胜了太平军一次。

  捷报传到清廷,“两宫皇太后”(东太后与西太后)颁下懿旨,赏给华尔以四品翎顶,把洋枪队改名为“常胜军”,任命华尔与杨坊二人为“管带”(实际上杨坊只管筹款)。

  常胜军的员额规定为三千人,其后扩充到四五千。

  同治元年三月,英国外务大臣罗瑟尔咨请海军大臣通令英国在华海军,保护上海及其他通商口岸,以及航行于长江的商船。从此,英国不再中立于清军及太平军之间,而公开地站在清军的一方。法国的志度与英国一致。

  英国的一部分陆军,约有二千七百名左右,由斯泰夫莱率领,从天津调来上海,会同英、法两国的海军与常胜军,共同保卫上海租界,及其三十英里半径的外围。事实上的总司令,由何伯担任。

  包括在这三十英里半径以内的重要城镇,是松江、青浦、嘉定、柘

  请收藏:https://m.zhui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