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4章_细说清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去打,打到十九年的二月,才算解决。

  湖南与贵州的苗胞,自从乾隆皇帝厉行改土归流的高压政策以来,一再武装抵抗,死伤极多,但始终不愿屈服。清廷也因此损了不少兵马,耗了不少金钱。乾隆的宠臣福康安与和珅的弟弟和琳,均往嘉庆初年病死于对苗作战的前方。据说,清廷调动了七个省的军队(绿营与驻防军)几十万人之多,花了几千万两银子,才“稳住”了局面。倘不是有一个小官凤凰厅同知傅鼐实施碉剿战略,又用屯田养兵之策,一共屯垦了十二万亩以上,这“苗乱”可能把清朝拖亡为止。

  在云南的维西厅地区,彝胞很多。清朝的官吏欺侮他们,引起了他们的领袖腊者布在嘉庆七年(1802年)二月起事。清延又只得动员正规军,派琅玕率领,去和腊者布作战,战了三个月,才获得胜利。

  在云南的另一处临安地区,夷胞也动起武来。时间是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三月,领袖叫做高罗衣。清廷派云南总督伯龄去打,勉强打赢。到了次年三月,高罗衣的本家侄儿老五再度起兵,也是费了三个月工夫,才被总督伯龄打平下去的。

  清朝在嘉庆时开始有外患,然而政府与人民均无感觉。政府与人民所感觉到的,仅是重重叠叠的内忧而已。

  当时政府与人民对西洋各国无知。连近在澳门的葡萄牙人,究竟属于何国,都茫然不晓,笼而统之称他们为西洋人。葡萄牙人自己,也乐得夜郎自大,把他们的国家在华文公文上称为“大西洋国”。至于,这大西洋国位于何处,面积多大,距离中国多远,清朝的大小官也懒得打听。

  自从明世宗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葡萄牙人租借澳门以来,中国明、清两朝的两广总督位置,一向是最肥的“缺”。到两广去当总督或总督以下的官与吏,叫做“发洋财”。洋人以澳门为居留地,到广州来做买卖,除了缴纳关税、船税与五六十种附加税收以外,还得送礼。

  嘉靖以后,广东的海洋贸易最初原由葡萄牙人独占。等到荷、英两国相继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及万历三十年(1602年)成立联合东印度公司与英国东印度公司,葡萄牙人因霸权被荷、英冲破而衰弱下去。于是荷、英两国就展开猛烈的争霸战,结果英国获胜。

  郑成功光复台湾,与荷兰结下了仇,荷兰转而对清朝表示好感,清朝让荷兰人在厦门做生意。同时,郑成功与他的儿子郑经也让荷兰的敌人英国人在台湾做生意。

  荷兰人在厦门的时间不长,到康熙五年便停止了,原因是康熙下旨“禁海”,把闽、浙两省沿海三十里的地带都禁止人民居住,以割断台湾与大陆人民的来往。

  郑经的儿子郑克塽,于康熙

  请收藏:https://m.zhui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