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章_细说清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康熙派延信与噶尔弼二人,分别由青海及四川进军。在噶尔弼的指挥之下,有一位汉人岳钟琪,论地位仅是永宁协的副将(副旅长),论兵力仅有绿营兵几百人,却一打便打下里塘,降了巴塘,冲到拉萨,替康熙解决了一个天大的问题。

  《细说清朝》四三、治河

  比噶尔丹与策妄阿拉布坦更难对付的,是自古为中国之患的黄河。

  黄河原也未尝故意与中国人为难。它也不过是一条大河而已,无知无识。它的毛病,一则是由于穿过了宁夏和内蒙古的沙漠,夹带许多的沙,二则是到达孟津以后,地势陡然平坦,水流不快,沙就沉积下来,越沉越厚,把河床垫高了,只得“改道”。如果东汉以后,没有成千成万的糊涂人,丢弃禹的“疏、浚、导、引”良规,偏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走鲧的覆辙,拼命筑堤,那末,“改道”就只是常常小规模地、慢慢地改改而已,不会闹出“决口”的大乱子来。

  等到堤岸筑得极高以后,河旁原有的足资调节(吞吐)的若干大湖(泽),如荥泽、大陆泽等全被隔绝,而且下流的若干分水口(九河)也被堵塞,逼得黄河无路可走,安得不发脾气?

  在康熙即位之时,黄河所走的路与今天不同。它从明朝孝宗弘治八年(1495年)开始,便已从兰封县铜瓦厢向东南流,流到徐州、宿迁;在宿迁的皂河镇冲进运河,又流到淮阴,由淮河的河道人海,于是日夜不停地把淮河的河床垫高,河床垫高以后,黄河之水流不下去,加上运河之水与淮河之水一齐倒灌,把洪泽湖扩大得像一个小海。

  在顺治一朝与康熙初年,决口的事史不绝书。康熙九年四月的一次尤其厉害,淮安、扬州两府各县的田地被淹得所剩无几。次年,桃源县(泗阳)的堤也坏了二百五十丈。

  当时的“河道总督”是王光裕。这人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胡搞了七八年,毫无功效。康熙在十六年二月,将王光裕免职,命靳辅继任河道总督。

  靳辅是汉军镶黄旗人,当过安徽巡抚。他对治河本无研究,但有心把事情做好,物色到一位奇才浙江钱塘人陈潢。

  靳辅在陈潢的协助下,从康熙十六年起治河,治到康熙二十七年,完成了不少工程。

  第一,他在淮阴以东当时黄河的两岸,造了坚固的堤,一直造到距离海岸仅有二十里之处。

  第二,他加强了淮阴以西沿着淮河与洪泽湖的若干河堤与坝,使得水集中而有力,足以冲刷河床的沙。于是,那已经因沙淤而失掉出海之路的黄河,反而获得了淮河的助力,居然能够冲掉自身所堆积的沙,浩浩荡荡入海。

  第三,他知道运河关系国家的漕运,不应该长此因黄河夺路而中

  请收藏:https://m.zhui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